“恭迎少卿大人!”国产动漫《大理寺日志》中大理寺少卿李饼甫一登场,就收获数百条清一色弹幕“刷屏”。这是年轻观众代入剧情,透过弹幕传递的仪式感,也得以窥见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受疫情影响,备受瞩目的重磅国漫电影《姜子牙》无缘在春节档与观众见面。可这并不影响观众对于国漫的热情与关注。正当有人担忧崛起中的国漫被疫情按下“暂停”键时,中国动漫人用一部网络播放的《大理寺日志》骄傲回应。该剧目前播放量达8773.2万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数近5亿次,网络评分8.6。即便线上相见,国漫人交出的答卷依旧诚意满满,凭借精湛细腻的场面呈现,《大理寺日志》延续了《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近几年带给电影观众的惊喜。
与此同时,《大理寺日志》通过彩蛋、与其他动漫IP联动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近年国产优质动漫作品进行了一次“巡礼”。当观众热衷于在画面中找到“惊鸿一瞥”的大护法、姜太公、哪吒、罗小黑等形象时,我们看到的,正是国产动漫从取法欧美日韩到渐成自我风格,从青少年热衷的小众文化到全年龄层观众引发共鸣的原创文化大IP,一步一脚印的崛起历程。
天马行空的想象里藏着对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敬畏
《大理寺日志》故事发生在唐朝,操着一口河南话的农村小伙陈拾,前往洛阳找哥哥,为了解决生计问题,阴差阳错进了大理寺当杂役。因为淳朴善良,意外成为大理寺少卿李饼的随行书吏,由此开启一段惩恶扬善、断案推理的惊险旅程。尽管是网络动漫剧,可无论是洛阳繁华街市的描摹,还是灯会盛事场景的刻画,其带来的视觉震撼与细腻程度,并不亚于同样以大唐盛世为背景的《长安十二时辰》《狄仁杰》系列等影视剧。
很难想象,如此“精工”的动漫,改编自非职业画师出身作者的国产网络连载漫画。其原作雏形《大理寺异闻录》甚至是从徐克执导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衍生而来的同人作品。就连漫画原作者RC也曾坦言,自己最早是想做成类似《编辑部的故事》的轻喜剧漫画。因而,这个半架空历史故事的主角、大理寺少卿,变成了一只白猫。
如果说影视剧对历史的戏剧化演绎或多或少受到写实镜头的约束,那么徐克注入想象力的同时,注重环境细节氛围完整打造的这一特点,恰好在漫画世界得到了最充分的彰显。因而,支撑《大理寺日志》天马行空想象的,是审慎“转码”传统文化与史实。剧中,不仅来俊臣、丘神纪等角色都与历史上的酷吏相呼应,而且在唐朝美食、官吏制度、民俗文化、建筑还原等方面,更是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主线剧集之外,主创特别以定格动画的形式,还原呈现了唐代的饮茶文化、跪坐礼仪、外交事务等细节,为这部喜剧底色的作品注入更多深刻内涵。
从“埋彩蛋”到“隔壁联动”,国漫人越来越懂“抱团取暖”
诚然,《大理寺日志》在剧情发展与历史考证方面仍存在着些许短板和疏漏,但观众、业界不吝给予“2020年目前最好的国漫”评价。如果仅凭借审慎的态度、独到的视角与匠心的呈现,这部《大理寺日志》恐怕难与过去几年大银幕国漫《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相较。毕竟,无论单集不过十余分钟的体量,还是资金人力投入程度来说,网络动漫剧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其难能可贵之处,便是在国产动漫的高速发展期,给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令观众的期待值与信心没有因为疫情影响而按下“暂停键”。
越是在艰难岁月,越要有“抱团取暖”的意识。有心的主创特别在一些场景中,时不时穿插进“隔壁家”其他作品的角色进行联动。比如繁华的洛阳街市,就藏着一个卖鱼老人,一晃而过的镜头扫到招牌,上书“太公鱼塘”,原来,这是未上映电影《姜子牙》里的主角姜子牙。转过闹市街角,墙上贴着一张模糊的告示,上面的画像正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顶着黑眼圈的吒儿。走进大理寺少卿房间,堆满了伙伴送他的礼物,桌角酒坛边放大一看,竟是《大圣归来》中江流儿的“大圣玩偶”。于观众而言,追剧的过程变成一场发现“彩蛋”的趣味惊喜之旅,也成为梳理近年优质国漫的一场温故知新之旅。
相比于以往在电影结尾设置的下一部作品片段“彩蛋”,这种联动与其说是“宣传”“预热”,不如说是一种国漫创作者的惺惺相惜。当这些隔壁家的角色被观众一一列举,观众不免感慨近些年国漫力量不容小觑。梳理这些形象,更会发现,国漫创作者越来越懂得、越来越自觉从中国神话、历史人物中寻找灵感来源,从而在戏里戏外彼此勾连,形成“漫威宇宙”般强大的动漫文化IP。
导演槐佳佳特别提到,开机仪式时他们举办了向万籁鸣、万古蟾等国漫先辈的致敬仪式。这对孪生兄弟被视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大闹天宫》《铁扇公主》等里程碑作品均出自万氏兄弟之手。这种不忘本来,或许正是国漫步伐越迈越大、越走越稳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