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3份“免罚清单”、明确61项免罚事项……这件事写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LMLPHP

“不予处罚”本是行政机关依法拥有的裁量权之一,但由于不予处罚的法律规定一般较为原则、不易操作,实践中行政执法单位尤其是一线执法人员在适用的时候经常存在“顾虑”,影响了免罚规定的适用。

5月7日,市司法局携手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工作总体情况。免罚清单的核心是行政处罚裁量中“不予处罚情形”的具体化、明确化。

3份“免罚清单”含61项免罚事项

2019年3月,市司法局与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联合出台了《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是全国范围内首个跨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今年2月,市司法局联合市文旅局积极拓展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领域,共同出台了《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再一次成为文化市场领域的全国首创;今年4月,市司法局联手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出台了本市第三份免罚清单——《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

截至目前,上海一共出台了3份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覆盖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生态环境、消防等4个执法领域,涉及广告、合同、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消防、艺术品经营、娱乐场所、出版、旅游、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二十余个类别,共计61项免罚事项。

3份“免罚清单”获多方点赞好评

截至2020年4月底,上海市行政执法单位共适用“免罚清单”不予处罚907个案件,900余家市场主体因此受益。其中,市场监管领域实施时间较长,案件量最多。

据介绍,免罚清单工作实施一年多以来,获得了企业、一线执法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多方好评,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收到了预期成效;另一方面,免罚清单也推动了企业主动提升守法合规意识。每一份免罚清单,不仅仅是简单的免罚,而是要求行政执法单位通过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措施,促进经营者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监管者通过行政指导这种柔性方式,使企业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提高其守法合规意识,避免再次犯错。同时,免罚清单也为不予处罚提供了明确依据,使免罚有据可查,便于操作,同时减少了争议,打消了行政执法人员适用免罚的顾虑,降低了行政机关决策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

此外,免罚清单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免罚,回应了社会需求,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不少基层执法单位反映,实施《免罚清单》后,在执法过程中感受到了企业更多的理解、支持,执法遇到的抵触减少了,企业更愿意主动配合行政机关落实各项管理要求,在监管领域内逐步显现出良性互动趋势。

会上透露,下一步,市司法局将持续组织、联合相关市级主管部门,不断拓展、优化本市免罚清单,将更多的免罚事项明确下来、公布出来,形成梯队,形成态势。据了解,目前城管、民防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各自领域的免罚清单,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因此受益。

05-07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