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短视频的创作者。
在上个月落幕的上海首届短视频大赛中,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地区的专业媒体人与普通老百姓踊跃参赛,交出了3352部。创作者们为城市之美留下影像志,为垃圾分类新时尚拆解新思考路径,也将一本记录了整整70年的家庭账本故事娓娓道来。从身边点滴事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大事,人们借短视频的视角观察世界、尽情驰骋。
对于这些短视频的拥趸,或是还在旁观、想要跃跃欲试的人而言,短视频创作的通关密码是什么?
7月14日下午,“短视频的长趋势——短视频内容传播价值及启示研讨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研讨会围绕刚落幕的短视频大赛,展开对于短视频未来趋势的探讨。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视协主席滕俊杰说,正能量、有趣,再加几分知识的传递。
记录社会百态,挖掘真实的力量
“短视频反映时代的变迁,记录社会进步的点滴,是视频版的社会‘百科全书’”,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韩陈青说道。在这次短视频大赛中,近一半是纪实类的作品,短视频作为社会百态的记录者,忠实地呈现出人们的生活与远方,记录着创作者的真感受与受众的真共鸣。
“我觉得真实即是感动,真实就一定会打动观众和我们每个人”,一等奖兼人气奖作品《遇见上海的美》主创之一奚阳说。作品的影像大多采取第三视角抓拍,展现出了群众最真实的一面,“有了群众的互动,这样的一条视频表达上才更为真实且具有说服力”。
《高贵的骑手》作者徐晓采取了纯纪实跟拍的形式捕捉真实,他“单兵作战”,不断切换摄影模式,“车里我要用长焦很稳地调她骑行的状态,要马上切换成广角中焦”。真实的故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人们纷纷为这样一个自食其力、为社会做贡献的小姑娘点赞,这位小姑娘事后也成为一档抗疫节目的嘉宾。
凸显专业优势,借平台提升艺术水准
短视频的门槛低,在影像时代,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进行拍摄创作,而专业人员在其中有独特优势。
在重大社会事件面前,专业纪录片人并不单单记录,“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现象、主题汇聚成一个更宏大、更有力量、更具有感染力的主题”,一等奖作品《誓言》主创柳遐说道。这背后是专业人士的能力与使命感。
徐晓也是从传统媒体中一路走来的,她将专业的导演思维运用到短视频的创作中,“女性和骑手存在一种天然的戏剧冲突,女性代表着柔弱,外卖骑手则需要风餐露宿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二者之间的张力大大提升了纪实类短视频的艺术性。同时他巧妙把握时机,维持了故事线的完整性。
在媒体融合进入快车道的当下,如何进一步建立专业优势是与会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对此,《新民晚报》文体中心主编朱光倡导“素人素材,专人专制”,欢迎每一个素人拿起手机拍摄短视频,形成丰富的素材库。“但是真正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做”,于是就需要一个平台来创造某种联动机制,让更多的素人参与短视频大赛,“形成在参赛机制上的一个提升、创新、联动”,上海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纪录片编导冯乔亦指出平台的推动作用,他建议设立新人奖、新作奖,鼓励更多有创意的短视频的诞生。
滕俊杰总结研讨会的成果,指出短视频的“通关密码”,即正能量、有趣、传播一点点知识。“正能量是前提”,短视频进入落地应用、转发和创造几何级价值的新时期,短视频作者需要首先打动自己、有脑洞大开的创意,并且开门见山、有力呈现主题,“拳头虽小,专打穴道”,要有渠道意识。
研讨会的最后,主持人简平提出对于短视频的期许,鼓励大家“怀着对艺术的敬畏和追求之心,怀着对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关切之心,怀着开创美好未来的责任和使命之心,为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短视频的作品而一起加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