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区被国务院点名表扬“医改成效显著”,对百姓意味着什么,又有啥深意-LMLPHP

掏出一部智能手机,通过“健康静安”区域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即可与家庭医生“面对面”互动问诊。家住彭浦新区的王阿姨对这个新技能赞不绝口,“以往出门爬楼、排队、挂号、等待、付费、取药等漫长的看病过程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了!”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上海市静安区位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名单上。这张名单上,全国18个地方榜上有名,包括北京市海淀区、江苏省南京市、福建省三明市等,静安区是上海唯一上榜的区。

被“点名表扬”,上海静安区的医改成效,让老百姓到底有哪些获得感?7月15日,记者随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行探访静安医改的新进展发现,“智慧医疗”、互联网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特色医联体等新工作,正在静安区全速推进中。

跑出全国首家社区互联网医院,不断激活区域“智慧医疗”

暑假到了,想给孩子预约看牙?在手机上搜索“健康静安”微信公众号,找到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即可预约“预防儿童初诊”,预约时间以每小时分段“预约”、前头的等候人数都在手机上清晰可见,就诊后的就诊记录、检查报告也在手机上可以直接查询……这是“健康静安”全流程就医服务平台的一个缩影。

上海静安区被国务院点名表扬“医改成效显著”,对百姓意味着什么,又有啥深意-LMLPHP

静安区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孔斌介绍,以“医疗+互联网”引领,静安区推出集合了健康门户网站、微信平台、支付宝服务窗、健康静安APP四大系统的“健康静安”系列信息惠民应用,为全区居民提供在线预约挂号、扫码支付、报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健康档案查询、健康管理等服务。

疫情之下,静安区不仅跑出了全国首家社区互联网医院——彭浦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时下最热的人工智能场景也在这家社区医院里不断落地,包括AI随访、大数据健康测评等。“推进医疗互联网建设,不是说要将问诊搬到网上,而是要将问诊搬到居民身边、手边。”彭浦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彭德荣说,通过“互联网+医疗”新服务,增加了居民与社区医生的“粘度”,有助于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上海静安区被国务院点名表扬“医改成效显著”,对百姓意味着什么,又有啥深意-LMLPHP

静安区互联网医院建设自今年3月启动,4家四家社区医院首批试点(彭浦新区、临汾社区、南京西路社区、共和新社区),目标在2020年年内覆盖所有社区医院和两家区属二级医院。

根据疫情常态化趋势,“健康静安”近期还在推出新冠自我筛查、线上咨询等基础上,新上线“发热门诊预约”“核酸检测预约”功能,进一步方便居民就医。

从看病一上午到十分钟搞定,还有贴心“敬老模式”

在静安区,被激活的“智慧医疗”,收获居民好评,“排队少了”“付费方便了”是普遍“好感”,根据后台初步测算,以往居民在静安区属医院里需要一小时甚至一上午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借助“健康静安”平台,“看病、付费、开药”整个过程10分钟即可完成。通过与“随申办市民云”对接,“健康静安”的服务辐射范围可及2000万上海市民。

因为疫情的关系,催生公众就医习惯的改变。“健康静安”平台使用量数据显示,2月15日到7月13日,“健康静安”平台关注人数已突破10万多人,平均每天增加575人关注;“健康静安”平台已注册8万多人,平均每天增加502人注册。静安区卫健委主任叶强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这个平台预约就诊、借助平台更便捷地解决大大小小的健康问题,这正是“健康静安”诞生的一大目的,即贯彻上海医改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围绕居民看病就医“难题”,着力提升就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打开“健康静安”,在首页就能发现醒目的“敬老模式”。原来,考虑到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三分之一,“健康静安”贴心设计了“敬老模式”,为老年人设计了更大的字体、更简洁的菜单,并将常用的四大功能——“我的家庭医生”“我的健康档案”“预约就诊”“延伸处方查询”,集中在同一界面,极大方便了老年人的使用。

上海中心城区首次上榜,分级诊疗探索意义深远

当然,让居民借助“互联网+医疗”提升就医满意度,线上仅是辅助,根本还在于线下实体医疗服务的提升,让居民愿意在区域内求医问药。静安区的医改成效看点更重要的就在于不断加快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以比邻上海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为例,不仅在这次疫情中承担了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的“关卡”检测与维护工作,还要与周边街道对接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并要承担下级医院转运来的疑似患者。截至7月14日,闸北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接诊2940人,隔离观察83人(外籍10例),确诊7例,与此同时,11名院内专家肩负静安区域内会诊任务,会诊65人次。这家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枢纽职能,可窥一斑。

上海静安区被国务院点名表扬“医改成效显著”,对百姓意味着什么,又有啥深意-LMLPHP

闸北中心医院院长赵铮民介绍,闸北中心医院是静安中部医联合体牵头单位,与长征医院共建“急救创伤医联体”,与华东医院共建“康复医联体”,与此同时,医院孕育出一批市区重点学科,承担起守护一方居民安康的职责。

近年来,静安和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都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形成南、中、北区域医联体并进、专科医联体为辅、专科联盟为补充的区医联体网络格局。

在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方面,静安区中心医院在获得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去筹的基础上,近期又获得了三级乙等医院和上海市首批区域医疗中心的认证。

在日益迫切的康复服务需求上,“华东医院-静安区康复医联合体”涵盖儿童康复、老年康复、重症康复等特色康复内容。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副院长叶斌欣喜看到,医院内已有一批内科医生转型成为专业的康复医生,给予辖区居民更专业的指导。作为指导专家,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郑洁皎介绍,“华东医院-静安区康复医联体”与静安区内的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第四康复医院等联动,在儿童康复、老年康复、重症康复等方面形成特色,有助于区域内分级诊疗进一步落地实现。

上海静安区被国务院点名表扬“医改成效显著”,对百姓意味着什么,又有啥深意-LMLPHP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静安区医改工作获得国务院“点名表扬”,还有一层特殊意义:此前几年,上海有闵行区、松江区、嘉定区的医改工作获国务院“点赞”,此次特殊之处就在于这是上海的中心城区首次“获赞”。“在上海的中心城区,三甲医院林立,能在医疗服务资源竞争更强的地带,有好的改革进展与成效,是令人欣喜的好气象。”市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处长冷熙亮分析。

静安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叶强表示,下一步静安区将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包括加快妇、儿等短缺学科建设,推进综合医院向康复医学、老年医疗、老年护理院转型,形成以区域医疗中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网络。与此同时,构建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推进智慧医疗服务。

07-15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