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超市为所有的收银台都安装了透明隔板,用来阻挡飞沫。| 新华社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欧洲成为重灾区。然而,欧洲民众不畏艰难抗击疫情,构成了欧洲战“疫”的图景。在德国,有超市收银员坚守岗位,不顾危险为民众提供服务;在西班牙,有的哥免费接送患者和医护,并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感动;在法国,350位名人“云合唱”,为医护人员加油鼓劲……一个个普通的故事,展现了疫情阴霾下人性的善良和守望相助的人间真情。

53岁的德国女收银员坚持上班,“当然会害怕,但不会退缩”

玛丽娜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柏林人,今年53岁,已经在超市工作超过10年。和大部分严肃的德国人不同,玛丽娜总是把笑容挂在脸上,每次和顾客打招呼的声音也格外响亮。

尽管薪水绝对算不上丰厚,但是玛丽娜告诉本报驻柏林记者,她非常享受现在这种稳定平静、丰衣足食的生活。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击碎了她的平静生活。随着欧洲成为疫情中心,德国国内情况也愈发糟糕,每天数千人的新增确诊病例,让人们担心德国的医疗体系也会被压垮,从而导致死亡人数飙升。

德国政府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宣布了“保持社交距离”政策,要求理发店、纹身店等需要密切接触的行业全部关门,有条件居家办公的企业一律居家办公,中小学校进入放假状态。而作为和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却必须在疫情期间保持正常营业。

尽管玛丽娜并不年轻,但是她依然严格按照排班表来超市上班。当被记者询问是否感到恐惧时,玛丽娜收起了平时的笑容,严肃地说:“要说害怕,当然害怕。这个恐怖的病毒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是我不会退缩。如果像我们这样的收银员全部因为恐惧待在家里,那么民众没有地方购买食品、卫生用品。这比病毒本身更加恐怖。”她向记者介绍,超市为所有的收银台都安装了透明隔板,用来阻挡飞沫。另外超市对顾客进行限流,她认为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玛丽娜说,她现在增加了洗手的次数,特别是回家以后,会第一时间用消毒洗手液好好地洗手。她还有一位80多岁的母亲健在,老年人是此次疫情的高危人群,因此她不得不取消了每周末去看望母亲的固定安排,通过电话来关心母亲的近况。尽管疫情严重,玛丽娜依然不改乐观本色,她向记者开玩笑说:“千万不要囤积卫生纸,这玩意仓库里多得是。”

柏林奶茶店老板开车5小时送外卖自救,坚信生意会变好

德国人克里斯和来自中国的青年艺术家黄凯在柏林东部开了一家精致的奶茶店——“泡泡肚”。自去年10月开张以来,这家口味纯正的奶茶店迅速成为柏林城内亚裔社区最受欢迎的饮品店,更有很多德国本地青年前来一试奶茶的魅力。

可是正当小店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小店陷入严重困境。黄凯告诉本报驻柏林记者,在柏林市政府宣布“保持社交距离”政策后,店里的顾客数量一度降到了零。由于没有收入,奶茶店甚至无法给员工发工资。为了减轻疫情的影响,奶茶店开始了自救工作,他们先是在自己的网站上更新了信息,强调并没有因为疫情关店,只是根据规定不能提供堂吃服务。除此之外,由于疫情,很多来自中国的货物供应也中断了,甚至包括奶茶中的“灵魂”——茶叶。为了不中断生意,黄凯不得不跑遍了柏林大大小小的超市和茶叶店,来寻找替代品。

尽管自救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店里的营业额还是下降了近百分之八十。面对房租、水电费等实打实的成本,泡泡肚不得不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救。而这一轮的自救主要由克里斯负责,他开始奶茶的外卖服务。由于柏林城区面积较大,民众也住得比较分散,克里斯每天不得不开车从城东一直送到城西,一趟下来需要5个小时左右。

▲4月24日,在德国南部罗森海姆的“鱼厨房”餐馆,志愿者马丁·利奥波德塞德尔搬运免费餐食。|新华社发

泡泡肚的困境和自救,只是德国千千万万餐饮店的一个缩影,他们中的大部分在疫情期间都开展了外卖服务。克里斯告诉记者,他认为随着疫情的好转,德国政府将逐步对社会进行松绑,他有信心店里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350位法国名人“云合唱”,将爱传达给一线医护人员

在法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刻,浪漫的法国人将艺术气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通过五线谱上的跃动,将内心的爱传达给一线的医护人员。

日前,法国各界总计350位名人通过“云合唱”的方式带来了公益歌曲《明天会更好》,以此来感谢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并呼吁大家为医院的基金会募捐。在视频中,法国的歌手、演员、运动员以及记者等,纷纷手持卡片,卡片上写着“感谢”“我们爱你”等字样,他们或双人摆成爱心的姿势,或向屏幕送上灿烂的微笑,或双手合十、安静祥和。几百张陌生却又温暖的脸庞,滚动式地出现在视频中,隔着屏幕你也能感受到大家热切的期许和满心的祝福。

“我们必须要凝聚在一起”“全世界一起来面对这场战役”,在歌曲的前半部分,节奏舒缓,人们就像是通过倾诉的方式将温暖娓娓道来。到了副歌部分,情绪逐渐被推至高潮, “继续爱自己吧,继续跳舞吧,继续微笑吧,用力拥抱吧”,歌曲所要表达的呐喊和呼吁在大家有力的肢体动作中完成了升华。

▲4月8日,在法国巴黎,华人医生纳娜为法国医院送捐赠的医疗物资。|新华社发

在法国的一线医护人员中,女性占了近90%。每天晚上,不少法国人都会自发站在阳台上向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鼓掌致敬。来自马赛的护士莱斯利表示,她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帮助”。与其他法国医院一样,莱斯利所在的医院每天都会接收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伴随着繁重工作的是对医护人员心理状态的考验。莱斯利说:“想象一下,你必须告诉病人最挚爱的家人们,他们无权在病人生命的最后关头陪伴病人,这对我们来说非常艰难。”

西班牙的哥免费接送患者和医护,收获意外的感动

▲4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一名男子和孩子在公园中锻炼。|新华社发

据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报》报道,马德里的出租车司机何塞日前像往常一样,接到电话要到当地的拉蒙·卡哈尔医院运送一名确诊患者。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一次平常的运送,就像在疫情期间每天所做的那样,但是医护人员却为他送上了意想不到的感动。

通过西班牙出租车工会在推特上分享的视频,可以看到众多医护人员早已等候在大厅,分列大厅两侧。当何塞进入医院后,大家集体向他鼓掌致意,感谢他一直以来的慷慨奉献。因为这名的哥在疫情暴发后,坚持免费接送新冠肺炎患者和医护人员,他的慷慨举动温暖了许多人。

的哥见到大家的举动后,站立良久说不出话来。随后,一名医护人员将一个装有现金和感谢信的信封交给了他,还给了他另一个惊喜,“我们送给你一份检测,结果是阴性”。见状,这位彪形大汉也不禁留下了感动的热泪。

医疗物资短缺、缺乏足够的防护用品是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抗疫中面临的巨大难题。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西班牙国内只有一家生产外科口罩的工厂,药房的库存备货并不充足。在无法获得稳定口罩供给的情况下,一些民众主动缝制口罩,为抗疫出力。

84岁的玛格丽塔·吉尔·巴罗来自西班牙加的斯省的赫雷斯,疫情期间老人主动用缝纫机为医护人员缝制口罩。据媒体报道,巴罗老奶奶每天花8小时缝制50个口罩,口罩的原料主要是白色棉布,最后悉数捐赠给医院。虽然自己缝制口罩并不如机器那般高产,但老人表示:“得知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染和死亡后,我不能坐看着这些事情的发生。

04-30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