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雨水没能抵挡住“白公馆”宾客如织,沿着大台阶进入这幢仿古典式花园住宅,典型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格扑面而来,这里的“主人”——上海沪剧院则为“客人”准备了一份大礼——“共赴曼妙仲夏夜”沉浸式演出。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沪剧院在新址为沉浸式演出做出的初试水和全新探索。
烛光渐亮,灯光半暗。钢琴独奏《致爱丽丝》后,重头戏沉浸式沪剧表演登场。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领衔朱俭、王明达等演员带来了沪剧《雷雨》选段以及《家·瑞珏·洞房》。沪剧《雷雨》改编自曹禺同名经典话剧剧本,演出80多年来已经成为观众心中《雷雨》的最佳演绎体裁之一。而为巴金诞辰115周年《家·瑞珏》则保留了巴金的小说《家》和曹禺的话剧《家》的故事精髓,以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为背景,保留了沪剧委婉缠绵、以情见长的剧种特色。演员的深情演绎和老洋房别致的氛围将观众瞬时拉回作品年代,也为雨夜添上了动人注脚。
“沉浸式演出和剧场演出有着很大区别,”丝毫不亚于正式表演的服装和妆容体现了茅善玉对演出的重视:“沉浸式演出需要360度接受观众的检验,对演员细微的表演提出了高要求。”自去年12月入驻“白公馆”新址后,上海沪剧院自不仅谱写了百年沪剧与百年公馆的全新对话,也已多次向公众开放,让更多人亲身感受沉浸式的沪剧体验,而如何利用好这幢老洋房也是茅善玉一直思考的问题。“沪剧本就是西装旗袍戏,与洋房的氛围相当契合,未来我们会做出更多尝试。”她对记者说道。据悉,将完整版《雷雨》搬进“白公馆”已在计划中,而面向学生的沪剧传习体验也将继续展开。
作为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白公馆”在1919年建造之初是万国储蓄会经理盘滕住宅,抗战结束后成为白崇禧及其子白先勇的府邸,因此得名“白公馆”。
图片:沈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