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外出就餐、削减消费税率……欧洲各国花式“发钱”促消费能撑多久-LMLPHP

▲近日,人们在英国伦敦一间餐厅的露天区域用餐。餐馆窗口处贴着“外出就餐就是帮忙”的活动海报|新华社

即将与8月告别,意味着欧洲传统夏季打折季也接近尾声。今年的打折季有点特别——政府出面“撒钱”、商家心情复杂,而顾客们呢,则感到意犹未尽。例如英国民众就对政府出台的外出吃饭五折政策反响热烈,纷纷呼吁把活动延长至9月,必胜客、托比·卡维里、普雷佐等大牌连锁餐馆甚至决定自掏腰包延长打折季。

在政府和商家的联合促销下,欧洲人释放了压抑已久的购物热情,掀起了一股报复性消费的热潮。由于消费支出占欧洲经济的一半以上,欧洲人“买买买”有助于经济走出泥潭。据欧洲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零售额环比增幅最大的消费品分别是服装(192%)、电子产品和家具(53%)以及计算机设备(49%)。截至6月,欧盟零售额恢复到2月疫情暴发前的水平。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如果报复性消费效应减弱、政府补贴中止或失业率上升,那么依靠消费拉动的经济复苏,可能难以维持下去。

英国:政府补贴消费者“吃吃吃”

从8月开始,英国政府推出了耗资5亿英镑、为期一个月的“外出就餐就是帮忙”活动,每周一至周三,到餐馆就餐的英国民众能享受最高五折(每人最多减免10英镑)的优惠。

活动刚开展就收到了可喜的成绩。“这是许多人在疫情期间第一次出门吃饭。”伦敦知名连锁牛排店Hawksmoor的合伙人威尔·贝克特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在8月一共13天的活动日内,他的6家餐馆已经收到了15000个订单,“在我看来,该政策旨在帮助受困的餐馆,也在帮助人们重新迈开出门吃饭的脚步。”贝克特说。

订餐网站Opentable的数据显示,8月3日活动的第一天,订餐量就较去年同日增长了10%。另据《卫报》报道,截至8月30日,全英国参加活动的餐馆共售出6400万份折扣餐。

不过,该政策对餐饮业的帮助有限。“我们的订单是多了50%,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就能增加50%。”贝克特说。

来自巴克莱信用卡部门的数据也证实,比如从8月3日至5日,到餐馆就餐的消费额比前一周增加了9.3%,但总消费额仍比去年同期低了11.2%。作为多家餐馆和酒吧的投资者,英国IW资本的首席执行官卢克·戴维斯认为,疫情对餐饮业的伤害已经造成,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向餐饮业注入更多的资金。

英国政府实际上正向餐饮业疯狂“输血”,不仅因为服务业占英国经济比重大,而且餐饮等相关产业关乎数百万人的工作和生计。此外,英国政府还将餐饮、酒店、旅游景点的增值税从20%下调至5%,以40亿英镑税收为代价来保护240万份工作。

补贴外出就餐、削减消费税率……欧洲各国花式“发钱”促消费能撑多久-LMLPHP

▲这是8月29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火车站内拍摄的戴口罩的民众|新华社

德国:商家在打折自救和破产清仓间寻出路

夏日到来,“价格大战”本是欧洲商家的传统节目。按惯例,7月至8月为欧洲的夏季打折季,商家可以处理夏季库存,迎接秋天的到来。但在今夏,欧洲商家参与打折季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或为提振人气推出“折上折”,或被迫无奈清仓甩卖,甚至还有的希望缩短打折季时长,以便有更长时间原价出售夏季服装,以减少损失。

在德国,打折促销成了高端商场的自救之举。位于柏林的老佛爷就推出了折扣商品再打八折的折上折活动,打折力度可谓前所未有。传统零售业特别是高端零售业的日子不好过,一些原本门庭若市的高端商场如今看上去冷清了不少,打折活动显然是提振人气的最有效方法。

除了主动打折寻求自救,另一些德国商场的打折显得颇为无奈。受疫情冲击,德国最大的百货集团加莱里亚宣布进入破产程序,不得不关闭旗下几十家百货商场,而这些商场为了清仓也展开了力度颇大的打折活动。一家位于柏林市中心的运动百货店已决定关张,尽管雇员打出了“我们想留下来”的横幅,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其倒闭的命运,为了清仓,许多新款运动商品甚至打出了五折的售价。

除了各家百货公司推出的打折活动,在德国,最有吸引力的还是政府推出的“打折大礼包”。为了抵消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德国政府已经宣布将消费税从19%降到16%。现阶段,无论是在超市购买茶米油盐还是去4S店购买奔驰宝马,都能够享受到这一优惠。

另据《布鲁塞尔时报》报道,比利时国会决定,把今夏的打折季从7月1日推迟至8月1日举行,把原本为期两个月的打折季缩短至1个月,以使服装店有更长的时间按原价售卖夏季服装。

比利时的服装店在5月11日才重新开业。按传统,本应从7月1日起就开始低价处理夏季库存。但比利时政府通过推迟打折季的方式,为服装店腾出了喘息的时间,多给它们一个月的时间按原价销售夏季服装。比利时行业协会主管伊索尔德·德朗赫认为,这样做可以在与大企业价格战中保护中小零售商的利益。

补贴外出就餐、削减消费税率……欧洲各国花式“发钱”促消费能撑多久-LMLPHP

▲8月28日,戴口罩的人们在法国巴黎一个露天市场购物|新华社

法国:发工资补贴为消费者“买买买”撑腰

5月零售额环比增幅最大的是法国和德国,爱尔兰、西班牙和意大利在6月迎头赶上。该数据反映出在各国工资补贴政策出台后,消费者信心有所回升。

“我现在不太担心未来,”生活在巴黎的赛博特就是“采购大军”中的一员。在居家隔离两个月后,她回到公司继续担任法律顾问,利用午休时间在宜家大举采购。赛博特坦言,“但如果我真正失业了,我就不会花那么多钱。”

法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制定了“部分失业”补助政策,作为1400万名受益者之一,赛博特在“休假”时既保留了工作,也拿到实际工资85%的补助,这使得她有底气住进新租的公寓,并添置新的家具,床头柜、灯具、靠垫、小地毯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塞满了她的购物车。

欧洲人的消费浪潮不仅缘于压抑许久的购物冲动,也是政府慷慨“撒钱”的结果。“这就是政府补贴的意图所在”, 荷兰国际集团欧元区经济学家伯特·科林说,各国正花费数百亿欧元来避免大规模失业,从而有了消费的底气,这一波消费浪潮可以帮助许多行业走出困境。

欧洲商业记者莉斯·埃尔德曼也撰文指出,在以往的经济危机中,投资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是,新冠疫情与以往不同,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的能力被削弱,因而以消费拉动经济复苏之路被寄予厚望。

经济学家也发出警告,一旦报复性消费效应减弱、国家补贴中止或失业率上升,那么这股消费热潮也会随之逆转,经济复苏或许难以维持下去。

08-31 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