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起“女儿奴”,自然想到的是爸爸,这似乎已经成了当今爸爸们的一股潮流。前一段时间,凭借《隐秘的角落》火出圈的秦昊,又因为一段“模仿秀”掀起了波澜:

他的好友汪小菲,在女儿放学回家时,第一时间就是亲亲抱抱举高高,还不停地问她有没有想爸爸:而一旁比女儿还要小几岁的儿子想要寻求他的关注,汪小菲的第一反应却是疾言厉色地训斥儿子:“叫什么爸爸?给我好好说话!叫爸!”

宠女儿的爸爸圈好感无数,可你们让儿子怎么想?-LMLPHP

宠女儿的爸爸圈好感无数,可你们让儿子怎么想?-LMLPHP

疼女儿当然可以理解,可这样明显地区别对待真的好吗?

1、女儿儿子“双标对待”,全球都一样?

这位爸爸给儿女盖被子的动图流传很广:半夜,给女儿盖被子轻手轻脚、小心翼翼;轮到儿子时,把毯子反手一扔,管它盖到哪儿了呢!用这张动图来概括“女儿奴”,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宠女儿的爸爸圈好感无数,可你们让儿子怎么想?-LMLPHP

为什么有了女儿,爸爸们就能秒变“女儿奴”?难不成女儿真的是“小情人”?当然不是。

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还真是有依据的:

美国学者Jennifer Mascaro曾经对52个女孩和男孩以及他们的父亲做过一项调查。他们要求这些父亲在腰间系上录音机,48小时内记录这些父子和父女间的对话,录音机每隔9分钟开启50秒的录音。

调查结束后,实验人员惊讶地发现,相比儿子,爸爸们花了5倍的时间在与女儿唱歌或谈论情绪问题;相比女儿,爸爸们花了3倍的时间在教育或批评儿子。

实验人员继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爸爸们往往能更好地共情女儿的情绪,却更多地让儿子控制情绪。

无独有偶,另一位美国学者Catherine A. Salmon通过问卷调查了680位家有兄弟姐妹的大孩子,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爸爸们天生更疼女儿?

1.性别偏见下的无意识偏爱

爸爸们往往下意识地认为,要养育坚强的男孩儿、善解人意的女孩儿,男孩儿将承担更多的人生责任,男孩儿需要成就自我等,而在人生目标上降低了对女儿的要求。在这样的性别偏见下,爸爸们便对女儿产生了无意识的偏爱,即更宽容女儿,对儿子要求更严格。所以在外人看来,爸爸似乎更爱女儿。

2.女孩天生应得的积极反馈

相比起男娃,大多数女娃们情感更细腻、更爱笑、更懂得体会爸爸的情绪,这大概是天生的性别基因决定的,所以爸爸们也更趋向于以积极的态度反馈给女儿们。

有一位爸爸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一儿一女:

有一天晚上,我身心疲惫地回到家,刚打开门,女儿立即从房间跑出来,给了我一张大大的笑脸,还帮我拿了一双拖鞋,最后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突然感觉所有疲惫都消失了。有女儿真幸福,在外面多累都值得。而儿子呢?在客厅埋头玩游戏,听到我的问话,连头也不抬一下,莫名的怒火又起来了……

这也许就是女娃们得到爸爸更多爱的理由。

2、“女儿奴”伤害的不仅是儿子,还有女儿

爸爸们当然也对自己“女儿奴”的行为有所察觉,他们也会给出自己的理由,比如汪小菲很早之前就表示过:

“女儿就是用来保护的,我想把女儿永远养在家中,给她最好的,让她不用奋斗,也不会被别的男人‘骗走’。但儿子是需要锻炼的,要经受挫折,要变得勇敢,能够很‘爷们儿’地撑起一片天空。”

著名作家王朔在给女儿的信中,也表达过类似的心意。

但是,为了让儿子勇敢、有担当,就刻意地严厉对待,受了伤不能喊疼,受了委屈不准流泪,其实是对儿子的情感忽视。

很多人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知道,男孩子更是性格大大咧咧不记仇,所以习惯性忽视他们对父爱的渴求。而这种教育,对男孩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

从小没有得到正常、充分的感情互动的男孩,很难发展出同理心和共情能力,长大后或许事业有成,但容易回避情感沟通,难以与他人建立互相滋养的亲密关系,好像患上“情感冷漠症”,在婚姻中让伴侣感到苦不堪言。

还有人说,过分严厉对男孩不好,那宠爱女儿总没错吧?

并非如此。“女儿奴”式养育,给女孩造成的伤害更深远,甚至给她们的整个人生带来不利影响。

很多女孩的父母也是经常这样表达对女儿的期待:

女儿是小公主,不需要努力和奋斗。

不能接受她嫁人,想把她永远留在我身边。

女儿就要宠着,被好好保护。

父母这种带着性别偏见的一厢情愿,并没有考虑孩子自身的愿望。在这种偏见下,女孩像是笼中的金丝雀,锦衣玉食,安全稳定,被人妥善安排好了一切,唯独少了自我意志。

一位网友就曾现身表示:自己就是“女儿奴”的孩子,她对这种宠爱深恶痛绝,认为这样的爱让自己窒息。

宠女儿的爸爸圈好感无数,可你们让儿子怎么想?-LMLPHP

“女儿奴”式养育,看似宠爱女儿,实则是没有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去给予尊重。女孩就不需要努力了吗?女孩就无法成为很优秀的人吗?学习好就一定不快乐吗?……

3、女儿和儿子,都值得不偏不倚的爱

我们常说让女儿快乐就好,但怎样才能快乐呢?人生真正的快乐是在尝试、探索中了解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收获认可,得到经验,实现价值。但这种为女儿包办一切的宠爱,恰恰剥夺了她探索、尝试、追求、努力的自由,与快乐背道而驰。

《最强大脑》第二季的选手王昱珩,人称“水哥”。他是清华大学设计系的学霸,凭借超强的观察能力,在《最强大脑》第二季中一战成名,被大家称做“鬼眼之才”。他热爱自然和艺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植物墙、树脂画、刺绣、翻译,什么都能尝试,让自己拥有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私底下,他也是个暖爸。但他和女儿日常的画风,却不只有“女儿奴”的娇惯和宠溺:

水哥经常带着女儿到处旅行,一个学期的课程女儿只上半学期,连老师都担心孩子功课跟不上,可女儿的学习没让水哥操过心,回回都是班级前五名;

为了让女儿更好地学习,水哥把她送进了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这一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觉得孩子这么小不放心让她住校。而水哥认为,学校有很多植物,每种植物都挂了标牌,校园里还散养着猴子、丹顶鹤、黑天鹅......女儿可以在那里更好地了解大自然……

看到这里,不妨做一个小小的尝试:如果把故事中的女儿换成儿子,是不是没有丝毫的不对劲?

那么,如果把自己对女儿和对儿子的方式互换呢?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完全忽略性别的养育,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都值得不偏不倚的爱。真正重要的是去看见和尊重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去要求、塑造孩子。

来源:第一阅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8-31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