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张闻天在长征途中,为何被毛泽东称为“明君”-LMLPHP

80多年前,有这么一支队伍:其中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多数都在二三十岁,指挥员平均年龄仅25岁,战斗员年龄不足20岁,40%的战士年龄在14岁到18岁之间,这就是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所组成的长征队伍。1934年10月,张闻天参加长征的途中,他都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何他在征途中“三让总书记”?毛泽东又为何称他为“明君”?

今年恰值张闻天同志诞辰120周年,日前,浦东干部学院研究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分部副主任黄琨教授亮相学习读书会,从张闻天一生中摘取重要片段,深入介绍“长征途中的张闻天”,感受英雄岁月里的那些人、那支军队与那个民族。

“张闻天的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黄琨认为,要了解长征岁月里的张闻天,还需从其当时在党内的位置说起。1925年6月,张闻天于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25岁。同年张闻天被党组织委派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五年后,学成归国的张闻天出任中宣部部长,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此后,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党中央预备撤离上海。

80多年前,张闻天在长征途中,为何被毛泽东称为“明君”-LMLPHP

1932年底,共产国际同意党中央整体搬迁至苏区,几个月后,张闻天抵达中央苏区。黄琨介绍,1934年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会上首次设中央书记处,张闻天与博古、周恩来、项英同为中央书记处成员。同年2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同毛主席一起在沙洲坝办公。4月,两人合著《区乡苏维埃怎样工作》,结下了深厚情谊。

1934年10月,张闻天跟随党中央、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戴着深度近视眼镜,举止有着学者风范的他,被毛泽东开玩笑地称为“明君”。他配合毛泽东开好了遵义会议,又在征途中“三让总书记”,显示出不计个人名利的坦荡胸怀。张闻天一直坚持集体领导,遇事总要征求大家意见,经过讨论后再由他作结论。张闻天的信条是,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毛泽东几次开玩笑说:“洛甫,你是‘明君’,开明之君。”

80多年前,张闻天在长征途中,为何被毛泽东称为“明君”-LMLPHP

80多年前,张闻天在长征途中,为何被毛泽东称为“明君”-LMLPHP

黄琨以为,了解张闻天在党内的地位,可知其在长征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由此,回顾遵义会议很有必要。遵义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张闻天作了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他聚焦军事斗争领域对博古的军事指挥进行批判,旗帜鲜明地系统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西征途中错误的军事领导, 为“遵义会议”彻底否定单纯防御军事路线定下基调,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贡献。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进入中央书记处,自此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1935年2月上旬,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决定,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

此后,作为党的总负责人,张闻天深入贯彻“遵义会议”精神,领导党实现了战略转变;并在军事行动上坚定支持毛泽东同志的决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黄琨认为,张闻天政治品格高尚、风范端正,“一方面,他勇于承认、改正错误,能在陷入教条主义牢笼时,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很快觉悟并立即纠正;另一方面不计个人得失,主动承担危险任务,并在工作中多次让贤,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如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邓三村,有座一正二厢房庭院,青砖道路、竹篱环抱,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江南特色,这里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张闻天的故居,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会迎来参观读者,从中再次感受烽火岁月中的革命精神。

图片:主办方供图

08-31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