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寿宴,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安李村80岁李姓老者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29日9时40分左右,襄汾县陶寺乡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坍塌事故。经过18个小时的紧张救援,共搜救出57名被埋人员,其中29人遇难,7人重伤,21人轻伤。遇难者中包含多名儿童,伤者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只有5岁4个月。
由于事发时聚仙饭店“宴会厅”正在举行寿宴,为此有到访媒体采访了当时的“寿星”。“宴会厅”坍塌时,老人正在外面接待朋友,逃过此劫,但他的老伴不幸遇难。
面对媒体的镜头,满头霜华的老者颤颤下跪,内疚道歉。
老人下跪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舆论质疑媒体将关注焦点转移至同为受害者的老人,带偏节奏。为此,8月31日晚,山东《齐鲁晚报》在官微上发布声明致歉,“愿意在广大网友监督下继续努力,追求和坚守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涉事媒体道歉,微博截图。
然而无论是老者还是媒体,对一家开了十多年的饭店为何突然坍塌的追问,他们的道歉并不是答案。
8月29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对该起重大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次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襄汾县“8·29”饭店坍塌重大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展开调查。
据悉,发生事故的聚仙饭店,最早的建筑属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自建房,但在随后,多次进行了加盖扩建。饭店本是一座二层建筑物,地上和地下各一层。院子前后的两座小楼中间,加盖了预制板房顶,形成了饭店的“宴会厅”。之后,在这个房顶之上,又加盖了顶棚。值得注意的是,聚仙饭店是所在的陈庄村和相邻的安李村,唯一可以举办大型聚会的场所。附近村民家里需要举办红白事儿,大都会选择这里。
由于坍塌本身的原因尚未公布,更深层次的问题指向农村自建房的监管——像这样由自建房变身而来的经营场所,它的修建、以及后来的扩大加盖,能否进入有关部门的监管视野?
“农村自建房目前不太有人管,不太有法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副教授罗德胤8月31日在接受《新闻1+1》采访时指出,“中国农房的基数实在太大——56万个行政村,300万个自然村,有数亿栋农房,需要有相当多数量的专业人员才能管得过来,目前管理上还存在空白。农村自建房看似问题不大,但隐蔽的小概率事件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
他表示,农房经过10到20年的使用寿命,现在已到问题集中爆发期。
罗德胤指出,虽然有不少地方都出台了《农村建设管理条例》,规定达到一定层数和面积之后,就应该去报批,由专业人员监管,“但事实上我们的编制非常少,一个县的建设科只有两个人,他管全县的农村,实际上是管不过来的。有很多乡镇,有的是有建设管理站。但即便设了之后,他们的专业水平也不行,人员编制的缺陷非常大。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农房基数实在太大,需要有相当多数量的专业人员才能管得过来。因为实在没有能力,国家就暂时放弃了这一块,这一放大家形成习惯了,反正没人管,好像也不太容易出问题,如果有人出来管一下,户主还不高兴,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当这个所谓的‘坏人’了,但是隐蔽的小概率事件,积累到一定数量一定会爆发的。利用这一次事故的出现,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是该推动国家和政府来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来覆盖这一大片空白的时候了。”
那么如何补漏?
罗德胤提出两点,其一,运动式的排查是有必要的,因为隐藏的数量可能比曝出来的大得多,现在趁着机会赶紧排查,有可能会把那些潜在的危险对象找出来,减少损失。
其二建立长效机制,要想办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农村建设管理制度,有一些基本的管理要求,要配备基本的管理队伍,要有基本的审查流程,而且一定要有基本的工匠队伍,有经过一定程度培训的工匠人,就能做一些基本的把关,避免恶性事故频发。
断垣残壁处,“寿”字飘零。事故发生不可避免,但吸取教训,杜绝悲剧再一次发生是当务之急。
希望下跪老者的善良不要错付。
综合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齐鲁晚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