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文化市场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休假”归来的上海交响乐团带来新乐季首场演出,七大剧团近40场演出轮番亮相大世界演艺夜市,上海文艺院团掀起巡演热潮……文化市场的快速回暖,传递出可喜信号,我们这座城市正在加快全面复苏的脚步。
选择文化产业作为观察城市复苏的“风向标”,因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还因为它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融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化产业又以其智力型、清洁型、增值型的特点,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实践证明,城市文化融入经济活动,可以提升经济活动的价值和品位、形成行业特色、增强吸引力,从而推动消费、增加经济总量。
具体到海派文化。从源头看,海派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近代上海商业发展及社会商业化密切相关,其具有灵活多变、务实创新等特点,同时体现出比较浓厚的商业化色彩。时至今日,上海文化产业仍与商业发展保持着良好的互相促进关系,甚至承担着引领消费习惯的作用。例如,高质量的夜间经济是一座城市管理智慧和营商环境的综合体现,今年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成功打造了一个具有烟火气、上海味、时尚潮、国际范的夜上海,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新举办的露天展映活动将大约50部影片推到部分商圈与社区放映,为夜间经济再添一抹人文色彩。
除了与商业活动互相促进,文化市场还与旅游行业紧密联系。所谓“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不再是简单地看山看水,而是赏山赏水品文化。将两者打通能有效拓展产业链,由基础市场需求拓展至食、住、行、游、购、娱等众多环节和领域。
这方面上海近年来已有不少积极探索。上海昆剧团将昆曲演出搬上黄浦江游轮,在夜航中为游客营造一个别致的戏曲空间,为旅途增加一份兼具海派特色和古韵今风的人文情怀。这一思路对即将启动的2020年上海旅游节同样有启发。比如,能否结合上海文化市场的活跃表现与丰富内容,面向全国游客推出“看大戏、来上海”的概念,吸引更多戏迷与艺术爱好者来沪旅游一饱眼福?
从这个角度看,商业、旅游、文化三者间是共通互融、相辅相成的,好似一朵“三蒂莲”,共同服务于刺激消费需求、激发消费积极性、提升消费活动品质,并最终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优质发展。而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可以作为推动产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抓手之一。
当前,上海在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时,可以更多探索文化产业在新时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打造精品项目,将文化市场培育得越来越好,充分展示其内涵、文脉、魅力与价值,让市民和远道而来的客人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