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 假如“团宠”钟芳蓉四年后不以考古为职业-LMLPHP

今天是北京大学本科新生报到的日子,备受关注的钟芳蓉同学终于如愿以偿走进北大校园,踏上“考古之旅”。

钟芳蓉走红网络,主要由于两个“出人意料”:作为留守儿童,她突破了寒门限制,出人意料地考进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作为高分考生,她没有选择金融、法律等热门专业,而是出人意料地选择考古这个相对冷门的专业。第一个“出人意料”展现了这位湖南女孩过人的天资和勤奋,第二个“出人意料”体现出“后浪”颠覆陈见、追求梦想的勇气。当然,在所有新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舆论的焦点,她的走红本身也有些出人意料。

意外爆红让钟芳蓉收获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向来低调寡言的考古学界频频发声,多位大咖向钟芳蓉送上入门贺礼。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更是将她比作“考古界团宠”,来到北大考古系就像进入“创造营”,成为一名考古“训练生”,在老师、前辈的指引下由“忙内”做起,逐渐成长,四年后C位出道,变身考古界“顶流”小鲜肉。从寒门子弟到考古专家,类似的励志剧本想必 “亲妈饭”们嗑过无数遍了。

但是等等,假如钟芳蓉出人意料地没有以考古作为就业方向,怎么办?四年后,会不会有人翻出今时今日疯传的帖文,对钟芳蓉“动摇的初衷”表达失望、展开质疑?会不会有人站在考古学界的立场,责令钟芳蓉退还现在收到的礼物?又会不会有人以思接千载的姿态,哀叹悠久的历史无人问津?虽然如此揣测略带恶意,但现实是,过度地追捧“奇迹”与“梦想”一定程度上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埋下了伏笔,也为别有用心的“节奏党”提供了博眼球的素材。

因此,有些话必须要说在前头。第一,钟芳蓉与考古专业一定是“天造地设”吗?真不一定。学生与专业之间是双向选择。钟芳蓉热爱历史,以樊锦诗为标杆,所以把考古作为志向。但是考古学和考古行业本身也有不低的门槛,钟同学是否符合条件?是否真能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答案只有她本人经过学习和实践才能知道,我们无法代入她的身份来猜测。

第二,万一“八字不合”,儿时的志向一定不能放弃吗?也不一定。实现志向已属不易,坚持志向更是难上加难。更何况,儿时的志向未必符合长大以后的现实条件。对于钟芳蓉等新生来说,大学四年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间。在北大的校园里,她将有幸聆听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教诲,接受全方位的通识教育,并在学习、思辨的过程中逐渐认清未来的方向。如果这个方向正好是考古,那么恭喜她守得云开见月明。但如果不是,她选择放弃也是为自己负责,我们应当予以理解和支持。

第三,如果中途放弃,转而选择金融等热门行业,会怎样?当然不会怎样。对于考古学界来说,钟芳蓉的加入带来了关注度,也激励不少学子投身考古学,但是即便她中途退出,也丝毫不会影响学界本身的价值和吸引力。对于钟芳蓉来说,如果最终选择更热门、收入更高的行业,为个人、家庭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这又有何不可?

对于钟芳蓉这样一位优秀学子,许多人以传统的标准要求她“落入俗套”,但是她无视陈见,遵从内心的选择。而现在,还有不少人以另类的标准要求她“不落俗套”,她同样可以无视,继续遵从内心的选择。毕竟现实不是创造营,她也不是综艺节目里的训练生。抛开光环,除去人设,钟芳蓉只是一位平凡的本科新生。她与其他人一样面对多元的未来,并拥有坚持选择或改正的权利。

钟芳蓉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过上好的生活,比我们的生活好”。什么是更好的生活?经济条件更好,是更好的生活。不受外界影响、没有任何负担地选择人生的方向,同样是更好的生活。

09-01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