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最大的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因疫情而停办,规模仅次于它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却将如期举行。昨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布,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定于9月15日在沪开幕。顶过疫情冲击后,本届中国工博会展览面积依然超过24万平方米,参展商超2000家,情况好于预期。
更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一批曾明确表示要退展的国际展商,在看到中国疫情防控成效后,参展意愿高涨,并最终重返“工博大家庭”,他们将和许多本土企业一道,借今年中国工博会的舞台,实现多项工业领域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全球首发。
“巨无霸”如约而至,提振全球信心
在工业界,中国工博会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展会,也是唯一以“中国”冠名的国际性工业展会,此前已连续成功举办21届。据介绍,今年中国工博会将于9月15日至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主题是“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整个展会将进一步跟踪制造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中的新成果、新前沿,并展示我国企业在新产业变革中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新进展。
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戎之勤介绍,本届中国工博会的体量依然堪称“巨无霸”,展览面积达24.5万平方米,参展商超过2000家。今年将继续设置九大专业展区,不仅涵盖从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到先进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绿色制造全产业链,还贯穿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再到应用新场景的制造业全创新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石红艳认为,当前,我国工业快速复苏,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由此,中国工博会的举办“恰逢其时”,将有助于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更将进一步巩固国际工业展览界标杆地位,提振全球工业经济信心。
海外展商“归去来”,参展意愿极大
主办方透露,虽然受疫情影响,一些境外组团的中小企业展团无法成行,但是,在境内有代理和投资的国际品牌厂商热情不减。特别是一些上半年曾表示退展的国际展商,根据当前防疫情况,决定重返中国工博会。总体上,海外展商占比达到20%。
今年海外展商和制造业巨头对中国工博会平台的认可,集中体现在“意大利国家馆”的设立之中。本届工博会将设立总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的意大利国家馆,包括玛莎拉蒂、歌诗达邮轮等近50家意大利企业将集体参展,意大利机械技术中国展系列活动也将同期举办,深入推动中意两国制造业领域合作交流和产业务实合作。
今年将参与中国工博会的国内外行业“大咖”仍然不少,包括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朱尔斯·霍夫曼、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吉姆·麦克唐纳、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长图拉·泰瑞,还有逾百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都将借助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并发表精彩演讲。
“风向标”效应依然,首发新品云集
中国工博会向来被视为观察工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今年,在扛住疫情冲击之后,中国工博会将继续代表行业贡献这一独特价值。主办方透露,一批全球首发的技术和产品将亮相,它们聚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体现出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特征。
据透露,ABB、发那科、思爱普(SAP)、上海电气、新奥动力、东土科技等行业龙头将携全球首发产品亮相。其中,作为全球机器人龙头企业,发那科将展示最新研发的协作机器人;工业4.0的主导企业SAP将带来最新的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西门子、施耐德、欧姆龙、三菱电机等也将把工业4.0、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增材制造等领域前沿技术的应用和探索带到现场。
与国际巨头相比,本土参展企业也将呈现许多亮点。美的集团将以近1000平方米的展台,全面展示美的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战略转型的最新成果。
线下线上共聚人气,防控毫不放松
在展会规模保持强势、内容延续精彩的基础上,本届中国工博会也顺应大势,在办展形式上求新求变,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衡“人气”与防控压力。
今年办展形式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将采取“线下为主、线上为辅”新模式。通过5G直播、虚拟展厅、3D直播等技术,主办方将首开“线上工博”平台,满足观众远程参会需求;还有各种远程、非接触式参展模式。据悉,首批受邀的约1000家展商目前均已入驻“线上工博”平台。
论坛环节是历届工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论坛坚持“少而精、创品牌”原则,重点聚焦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将采取“1+8”模式(1个主论坛加8个专题会议),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高端对话。
主办方强调,在线下,本届中国工博会也有较为完备的防控方案,提出“六必”措施,也就是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消毒必做、突发必处。据透露,观众如果要前往现场,最晚须在展会开幕前两天、也就是9月13日,登录官网提前预约,入场时须出示本人身份证原件和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