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传颂千年的《木兰辞》,在申城舞台绽放新花。9月1日-2日,舞剧《花木兰》献演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青年舞蹈家郝若琦与宁波市歌舞剧院舞者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壮美史诗。从田园少女走向巾帼英雄,传奇故事里浸透了人生蜕变的血与泪;从乐府诗到民族舞剧,历史洪流中的闪光片段有了更生动的当代解读。
郝若琦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90后女舞者之一,亦是舞蹈“出圈”的直接见证者——由她领舞的《丽人行》,仅抖音平台相关主题播放就超过10亿次;她参加热门综艺《舞蹈风暴》,让观众熟悉了这个英气逼人的“女汉子”。然而,对郝若琦来说,舞剧《花木兰》有着更特殊的意义。“一上舞台就像上了战场,积聚的力量一股劲儿爆发出来……每一场都累到好像拿命在跳,却又幸福感爆棚。”疫情平缓后再度登台,她对这位传奇女性有了新的领悟:“平凡而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背后靠得是无数‘当代木兰’英勇无私的付出。”
较劲:每天咬着牙硬挺,一点点把角色啃了下来
舞剧《花木兰》首演于2017年,至今已经演了40来场。这台“荷花奖”获奖舞剧已经四度来沪,依旧受到上海观众热情追捧:演出票早早售罄,演员集体返场谢幕三次仍没有观众离场,演出结束后舞迷排着长队等签名……
尽管郝若琦享受着如今在舞台上的畅快肆意,但她仍忘不了当初“度日如年”的5个月排练期。彼时,她刚走出解放军艺术学院不久,“挑大梁”主演大戏让她有点手足无措。“导演‘姐姐’们认为,生活中的我和木兰很像。”郝若琦得知自己将主演《花木兰》,简直不敢相信。她口中的姐姐是80后女编导韩真、周莉亚,舞剧《杜甫》《花木兰》《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总编导。在她们的构想中,木兰并非单纯“女汉子”,而是有着复杂而细腻内心的奇女子。编导要求郝若琦打破之前所有的表演经验,重头塑造人物,令她一时间无所适从。
满怀着热情走进排练厅,等待郝若琦的却是一桶冰凉彻骨的冷水。每天与角色以最亲密的姿势相融,却好像隔着看不见的鸿沟,迟迟走不到木兰心中。“切入和突破自己与角色的隔阂格外艰难,更何况这台戏还有不少武戏,之前很少触碰到这类技术动作。”郝若琦告诉记者,她一度自我封闭,每天排练完回到酒店就会哭,曾想着跳完《花木兰》后就告别舞台。
然而,这个军艺毕业、海政成长起来的姑娘,骨子里有着军人的硬气,竟然一点点把角色啃了下来。“每天都在跟自己较劲,咬着牙硬挺。”郝若琦说,宁波市歌舞剧院的伙伴们给了她许多鼓励,台前幕后所有人都跟着一起使劲。
当花木兰终于立在舞台中央,她的内心充盈着满足感:“每一场都累到好像拿命在跳,却又幸福感爆棚。”
领悟:美好生活背后,是无数“当代木兰”的英勇付出
2017年5月,舞剧《花木兰》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但这并非磨炼的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端。
“最初演绎角色是一板一眼地按编导要求做动作,充其量只能说是完成了这个人物。”郝若琦回忆,直到2018年舞剧复排时,她才从编导“姐姐”那里听到了一句期盼已久的肯定——“若琦就是木兰”。从稚嫩到圆熟,看似一夜“开窍”,但此中辛苦实不足为外人道。“塑造人物绝对不能悬在虚空,需要时间去打磨、沉淀。感谢‘姐姐’们没有放弃我,一直陪我走到最后。”她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她们怕我浮躁和骄傲,迟迟不给我肯定,其实也是一种煎熬。”
好作品,往往就在“彼此为难”的较劲中,“熬出来”。
在郝若琦看来,木兰是挖掘不尽的宝藏,每一次演出、复盘、修改、提升,都会有不同体悟。比如“对镜贴花黄”那一段,从“她视角”来看是女性化的大爱。“作为女人,木兰当然会孤独、害怕,但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她不惜己身,亲入军营十二年。当功成名就后,她毅然放弃荣耀赏赐,甘愿回归家庭。”郝若琦觉得,洞悉了人性的幽微与光亮,便拿捏住了角色收放之间的分寸,“渐渐与木兰合二为一”。
当今年疫情进入平缓期,《花木兰》是最早恢复全国巡演的大型演出之一。郝若琦在舞台上演绎着传奇女英雄的故事,台下戴着口罩观演的热情观众让她有了更多领悟。在郝若琦看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描述好比逆行的白衣使者,而“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则是一线抗疫英雄的写照。“平凡而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背后靠得是无数‘当代木兰’英勇无私的付出。”
倔强:为八分钟《丽人行》,细细打磨超过一个月
《丽人行》走红、《花木兰》拿“荷花奖”、《舞蹈风暴》“出圈”……郝若琦的艺术道路看似平顺,她却说:“我的经历很简单,但如果内心没有倔强的话,走不远。”
郝若琦7岁习舞,十一二岁离开通化老家,到位于长春的吉林艺术学院附中求学,而后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小时候,家里人大多不同意我学舞,妈妈却在我背后默默支持。”郝若琦回忆起儿时往事,眼眸渐渐湿润。18岁报考军艺时,她选择的表演项目是独舞《家·梅表姐》。“妈妈想尽办法找来最贵最好的料子,亲手给我缝制了旗袍,作为我的表演服。”而沉默如山的父亲则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女儿的认同,几乎每场重要演出他都坐在台下,当一位最忠实的粉丝。
打小住学校宿舍,只有节假日才能与家人团聚,“独立”“倔强”的气质早已渗入了她的骨髓,也蔓延到她出演的每一个角色。
舞剧《杜甫》于2016年首演,郝若琦在剧中出演“妃”,并担当《丽人行》舞段的领舞。这段意外泄露的《丽人行》视频登上了抖音、微博、B站等平台,一度成为热搜话题。尽管网友总结舞蹈要领并不复杂,转身、甩手四次、后蹬腿、甩头、跺脚、起飞……但舞剧里的每一个抬手、送腰、踢腿、扭胯都不是随意编排。郝若琦告诉记者,这段八分钟的舞蹈,她与重庆市歌舞团的舞者们排练超过一个月。
单是表现诗中游春仕女“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慵懒之态已然不易,而编导“姐姐”们对领舞者的要求更苛刻。“她们反复强调,绝对不能‘谄媚’、不能‘俗’。”郝若琦告诉记者,虽然《丽人行》表现的是“妃”的柔美,但她在排演时心里却装着“后”的雍容,甚至“王”的冷酷。“舞者一动一静之间,或许是从杨贵妃到武则天的蜕变,可能还有电影里‘东方不败’(林青霞版)的影子。”
每次跳完《丽人行》,郝若琦都有一种虚脱感,“腿部抽筋,浑身大汗淋漓,体力、心力消耗就好像刚跳完整场舞剧。”即便如此,她仍坚持下台后,不断复盘总结修改。“对着镜子,从一个转身、一个眼神开始调整,一点点抠细节。”在枯燥的反复打磨中,她总能找到甘美的新鲜滋味,乐此不疲。
出圈:真实地表达自己,不需要在镜头下遮掩
2019年11月,综艺《舞蹈风暴》在湖南卫视播出,集结了一批优秀且有潜力的年轻演员。郝若琦第一次以舞者本色,站到全国观众面前,《惑心》《门里门外》《我赢了我自己》等精彩舞段受到网友喜爱。这个90后姑娘“出圈”了!一夜之间微博增粉数万,曾让她惊喜莫名;网友们针锋相对的七嘴八舌,也让她困惑丛生。
“电视节目跟剧场演出完全不同,更何况《舞蹈风暴》的舞台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郝若琦初入综艺录制现场,心中有着惴惴不安,“舞蹈创作时间极短,只有几天功夫,而动作难度很大,不仅要苦练技巧,还要融入情感。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每一段舞都会留存下来,不允许失误。”录制前夜,既兴奋又紧张,从来不曾失眠的她竟然睡不安稳,脑子里一遍遍过动作细节。
“有时,我在台下还挺紧张,但我一迈上台,忽然就放松了。”郝若琦说这是天性使然,“因为我不需要在镜头下遮掩,而是真实地表达自己。”在她眼里,《舞蹈风暴》第一季的伙伴们都很纯粹,大家同样面对着未知,但心连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鼓劲,互相欣赏。
“电视综艺和网络平台,给年轻演员许多机会,也让观众了解到原来舞蹈有那么多形式。”郝若琦告诉记者,很多亲戚朋友因为她去看节目,却喜欢上了胡沈员、朱凤伟、常宏基……“不同舞者、不同风格都值得被关注。”
在网上“出圈”后,郝若琦选择重回剧场,“舞者需要新作品来回应观众,只有扎根舞台,才有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如今,她有了许多“大胆”计划:结束《花木兰》巡演后,将尝试现代舞表演。“那是一台60分钟左右的新节目,四男三女的组合,11月将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郝若琦透露,她还在酝酿排演双人舞,准备以编舞身份介入舞蹈创作。这是舞者的高光时刻,他们的未来有着更多可能性。
舞台上,那一朵倔强的花。
只要有光,她便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