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赛季造就男排联赛新格局,唯一不变的是上海男排的夺冠-LMLPHP

在最初抵达本赛季中国男排超级联赛举办地秦皇岛时,上海队主教练沈琼曾告诫弟子们要放低姿态。那时,他给球队提出了一个如今看来保守得有些不可思议的保底目标——联赛前八。沈琼的话多少有为队员解压的成分,但他的谨慎并非毫无来由。

疫情制造了排超史上最特别的赛季。赛会制造成的密集赛程与空场比赛的环境自不必言,若非上海男排在总决赛中连胜江苏以2比0的总比分提前夺冠,双方原本有可能在这轮三场两胜制的系列赛中上演“三天连战三场”的罕见剧情。

更重要的是,随着“外援禁令”的颁布,排超联赛在外援市场持续多年的“军备竞赛”不得不宣告暂停。各队以“全华班”阵容出战,如同来年全运会的预演,而唯一以疫情影响为由缺席本赛季比赛的,恰恰是上一届全运会成年组冠军八一队。一系列计划外的改变,造就了与往届截然不同的联赛格局,唯一不变的是上海男排的夺冠。这支老牌劲旅已是连续六年夺冠,而这也是球队历史上的第16个联赛冠军。

一年前埋下的种子,在一年后结了果

自2014年执教上海男排以来,沈琼还从未让联赛冠军旁落。外界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只有当事人知道背后的艰辛。

每年赛季前的动员会上,沈琼总会发出类似的感慨:卫冕要比争冠艰难得多。为了守住联赛冠军头衔,上海男排成为去年休赛期最早完成阵容框架搭建的球队之一。那时,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熟人朱利奥与斯洛文尼亚国手乌尔诺特的外援组合之上,而郭成与付侯文两位内援的到来却鲜被提及。作为前福建男排队长,郭成当时已退役一年有余,是沈琼的劝说让他重返赛场;而1996年出生的前山东队小将付侯文则处在另一极端,球队之所以引进他,更多是为一年后的全运会进行人员储备。

在上海男排与两位外援合练已有时日的情况下,疫情暴发打乱了所有的计划,加之主力二传詹国俊受伤,上海男排在多个位置上均面临巨大的缺口。而在联赛重启之后,填补空缺、顶上首发的正是郭成、付侯文,以及两年前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被沈琼一眼相中的年轻接应武弸智。

按照上海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陈皓峰的说法,若非诸多意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付侯文与武弸智本赛季恐怕不会有太多表现机会,但如今在张哲嘉、戴卿尧、陈龙海、童嘉骅这些国手队友身边,年轻球员的成长超出预期。“从好的方面而言,有了大赛的磨练,他们的技战术得到了很大提升。”不过,陈皓峰也坦言,这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原本为全运会准备的‘秘密武器’,现在提前暴露了。”

年轻球员的迅速成长,让本就强点众多的上海男排阵容更为齐整,年龄结构更为合理,也是球队成功度过这个缺少外援的特别赛季的重要原因。“其实一开始对年轻球员也有很大的担忧。通过这次比赛,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在沈琼看来,卫冕联赛并非最严峻的考验,“这次比赛为全运会进行了很好的预演,我们要为全运会作好准备。”

退潮之后,究竟谁在裸泳?

考虑到中国男排与世界顶尖球队的悬殊差距,顶级外援对于一支球队的改变可谓翻天覆地。这也就是为何过去这些年间排超联赛的外援水平愈发高超,但在各豪强球队掷重金寻觅人才之时,亦有不少俱乐部受限于财力,坚持以“全华班”出战。

如今在各队受限于疫情防控政策不被允许使用外援的情况下,强弱队间的差距无疑被缩小了。即便是最终夺冠的上海男排,自第一阶段起就不断遭遇各队顽强阻击——首战与河南队陷入苦战,第二阶段0比3惨败于四川队,单败淘汰制的半决赛更是一度落后于山东男排。而另一支与上海队一同统治中国男子排坛多年的老牌劲旅北京队,则是九年来首度无缘联赛四强。北京队的首发阵容中有四张过去从未在联赛中有过首发经历的年轻面孔,外援长期的强势表现压制了他们的成长空间,纵使江川与刘力宾两位国家队主力屡屡有惊艳发挥,也无法避免球队提前出局。至于在外援时代已成绩平平的天津、广东男排,更是毫无悬念地在联赛中下游徘徊。

尽管“外援禁令”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但至少为中国男排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所谓的参照并不仅仅是指某支球队在使用与不使用外援时所表现出的差异,更是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对于培养年轻球员、推广排球运动起到的不同作用。无法否认的是,“全华班”排超联赛的观赏性较往年有所下滑,被迫顶上先发阵容的年轻球员难免有荒腔走板的尴尬表现,然而倘若在不远的未来,他们展现出远超预期的成长速度,甚至一跃成为中国男排的核心力量,或许中国排球就该认真思考一下,究竟怎样的环境才更有益于这项运动的发展了。

来源:摄影/新华社

09-03 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