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认识美国》图书封面。| 均主办方供图
9月1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与南风窗传媒智库联合举办的“美国政治的演变与世界未来”研讨会在沪举行。
本次研讨会围绕南风窗资深记者雷志华、谢奕秋合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重新认识美国》一书展开。
《重新认识美国》一书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等多个角度,解释了近年来美国政治演变的动因、未来可能的走向,以及世界变局与美国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一是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政治的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两党理念和形象的固化使得美国社会越来越分裂。
第二是基于对美国选举制度的疑问。美国的选举制度的基础是“选举人团制度”,但是诸如2000年和2016年的大选都发生过候选人输掉普选票但赢得选举人票的情况,进而导致两党支持者互相攻讦的情况发生,社会伤口进一步撕裂。他认为选举制度本身也成为美国社会动荡的因素之一。
雷志华称从这两个疑惑出发发现包括人口、意识形态的整个美国政治生态正在重构,“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是我想要重新认识美国的初心”。
该书的另一名作者谢奕秋认为当前美国发生的事情加深了他对“重新认识美国”的理解。
他表示疫情暴露出特朗普政府执政的不足,弗洛伊德事件彰显出美国种族问题的痼疾。美国两党围绕大选就这些问题进行交锋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积弊所在。
在作者分享了为何需要“重新认识美国”之后,与会专家畅谈了对“美国政治的演变与世界未来”的看法。
南风窗总编辑李桂文指出,美国政治正处于迅速演变进程中,对世界秩序的影响正持续加大,我们亟需更全面、冷静分析美国的变化,并尽可能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拓展合作机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认为,过去几年美国给了世界不同以往的感受,譬如民粹主义迸发,美国力量的相对下滑和逆全球化等,与此同时,美国喊出了“重新强大”的口号。
王健表示,面对矛盾的美国,我们更要保持战略耐心。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任晓认为当前美国最大的议题是11月的大选,而大选的结果主要取决于俄亥俄、佛罗里达、威斯康辛、密歇根等十个“摇摆州”的选情。
他表示,今年因为疫情、种族骚乱和失业率上升等事件影响,少数族裔投票率将会上升,这会给“摇摆州”的选情带来变化。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潘忠岐认为在做对美研究时,“要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出发”。
他表示区别于“合作共赢”的大局观,美国更强调“利益第一”,并以此区分敌友。只有更深刻地理解美国对外政策意图和思维方式,才能准确地化危为机。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胡华认为美国社会不是铁板一块。
在对华关系上,要仔细研判美国两党、地方、国会、资本集团以及公众对中国的不同态度,重新认识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寻求对美合作的突破口。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认为当下我们应该更加冷静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在处理对美关系时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变化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