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战争审判》编导手记之三】在南太平洋岛国寻找《八佰》未完的故事-LMLPHP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融媒体中心出品的大型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近期播出。作为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日本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大型纪录片,这部作品展示了不少初次公布的影像资料,一经播出便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全国范围内对二战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学术资料十分有限,将八集篇幅的《亚太战争审判》称为“与学术领域携手并肩的作品”也不为过。令人意外的是,撑起这样一部作品的,是一支不足十人、以80后女性成员为主的团队。团队跨越四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将29所世界级档案馆中的珍贵历史影音资料,诸多国际专家学者、历史亲历者以及其亲属的口述搬上荧屏。

在纪录片播出期间,文汇APP持续连载纪录片导演的创作手记,多维度还原《亚太战争审判》的幕后故事。今日刊登的是,《亚太战争审判》中《魂断异乡》一集的编导手记,本集导演为俞洁。

【《亚太战争审判》编导手记之三】在南太平洋岛国寻找《八佰》未完的故事-LMLPHP

▲导演与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历史学者粟明鲜

电影《八佰》上映,我第一时间满怀期待前往影院。但观影完毕,我更多感到的是遗憾。或许因为我是一名纪录片导演,我拍摄的影片又正好和“八百壮士”有关。电影情节与历史真实的偏差,以及片中部分虚构情节,令人出戏。用一句玩笑话来形容,那就是 “我知道得太多了”。

电影《八佰》结束于“四行孤军”突破日军防线,撤退进入租界的那一刻,而《魂断异乡》讲述的,正是发生在此后的故事。在我看来,四行仓库保卫战绝不仅仅是一场豪情四溢的悲壮战斗,“八百壮士”是那段压抑的历史中,苦难中国人民的缩影。“八百壮士”和谢晋元将军并没有全部牺牲在对敌的战场上。在那四天的高光时刻之后,伴随他们的是长久的磨难和无声无息的湮灭,他们中的许多人,不要说是一张照片,就连一个真实的姓名、一个最终的埋骨所在都不为人知。

【《亚太战争审判》编导手记之三】在南太平洋岛国寻找《八佰》未完的故事-LMLPHP

▲“八百壮士”余部撤退至租界,海兰·里昂摄

这集片子能够呈现出今天的面貌,记录下这段历史可说是“天意”。最初我希望拍摄二战后澳大利亚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但在抽丝剥茧的调查之后,竟然发现“八百壮士”中有57人和其他一千多名来自江浙的中国战俘和平民远赴重洋,被日军送往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并参与了战后的审判。他们留下了大量的证词和记录,以及战后在拉包尔生活的影像,至今依然保存在澳大利亚的战争纪念馆和档案馆里。

纪录片镜头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田有收是少数几位从巴新返回的“八百壮士”之一。我们在湖北采访了他的家人,至今他们还保存着田有收的“谢晋元纪念章”。“谢晋元纪念章”是在孤军营期间,战士们为了纪念遇刺的谢团长而制的。这枚珍贵的纪念章上有一个洞,就是田有收在巴新时,为了防止遗失而钻的。

【《亚太战争审判》编导手记之三】在南太平洋岛国寻找《八佰》未完的故事-LMLPHP

田有收直至去世前,还常常回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包尔的这段不堪回首的苦工生涯。他和其他11名“八百壮士”一起被编入“中国军人勤劳队”。他们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重活,如挖防空壕、修公路、砍伐树木、搬运石头等等。这个队共有160名战俘,但最终幸存下来的只有38人。

因为这次的拍摄,我前往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个至今都不那么为人熟悉的南太平洋岛国。这次旅程是我职业生涯中,到目前为止最特别的一次,这是一个原始和现代冲突的目的地,一次注定危险的旅程。

巴新是一个“凶名在外”的国家。巴新全国的失业率超过90%,偷窃、抢劫据说都是家常便饭,首都莫尔兹比港更有“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之称。之前采访的澳大利亚学者也表示,因为自然条件太艰苦,她这个搞专业研究的也没有去过巴新。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就是一个普通人“想去也不敢去”的地方。怎么办?!不去,我的片子最关键的部分要“开天窗”。思来想去,心大的我觉得,自己提高警惕应该没事,出发吧!

【《亚太战争审判》编导手记之三】在南太平洋岛国寻找《八佰》未完的故事-LMLPHP

▲导演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潜水拍摄二战飞机残骸

在巴新的十天里,“心提在嗓子眼”的紧张感觉是摄制组的常态。在莫尔兹比港的海关我们就经历了一个下马威。所有的摄影器材都被要求取出,一一告知用途,这让我们有些莫名。在下一程飞往拉包尔的机场安检中,我遭遇工作人员索要小费。这样回想起来,在海关检查时如此繁琐,难道也是因为没有主动“纳贡”?出了海关,就遇到了在这里做生意的同胞,也警告我们为了安全,千万不要走出机场,在这里抢劫实在是太常见了。

摄制组的主要拍摄地在拉包尔,二十多年前这个小城几乎在一场火山爆发中灭顶。直到现在,当地的公路只能用破碎不堪形容。得知这里的人经常患疟疾,我们更是战战兢兢,在三十多度的高温里天天长袖长裤长袜。尽管这样,同事还是被当地的苍蝇咬到,伤口化脓红肿。

【《亚太战争审判》编导手记之三】在南太平洋岛国寻找《八佰》未完的故事-LMLPHP

▲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经常被好奇的当地人围观

自然条件确实艰苦,但是治安的混乱更加让人惊魂。一天我们前往当地有百年历史的华侨墓地进行拍摄。当地人似乎有手机的并不多,司机带着我们在附近的村庄寻找良久,都没能找到“联系人”,也就是后来我们了解到的当地“通吃黑白”的“大哥”。而此时天空乌云滚滚,我们恐怕每天下午的“定时雨”马上要落下,耽误工作,和司机强烈要求先开始拍摄。没想到,赶到墓地,器材刚刚放下不到两分钟,司机就非常紧张的比手画脚,示意要带我们离开。我们放眼四下无人的墓地大感疑惑,一番沟通之后才明白,他刚才看见有一位年轻人边打手机边骑车经过。我们的司机表示在这荒僻的地方,这人出现得非比寻常,一定是要找人来打劫。这下我们才慌忙收拾东西上车,匆匆忙忙“逃离”现场。车驶出一段距离才后怕的想到,我们本来还建议司机去找联系人,我们先在墓地开拍。如果真的这样做了,说不定今天我们真的要三脚架“大战”大砍刀了!万幸万幸!

【《亚太战争审判》编导手记之三】在南太平洋岛国寻找《八佰》未完的故事-LMLPHP

【《亚太战争审判》编导手记之三】在南太平洋岛国寻找《八佰》未完的故事-LMLPHP

▲摄制组在拉包尔拍摄战时修建的隧道

鲜为人知的是,巴新是大洋洲第二大国家,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这里风景优美,资源丰富,但基础建设和医疗设施却极度缺乏,人民在贫困线上挣扎。当地人就算有工作,每月工资折合人民币也只有几百元,而当地的物价、特别是进口商品常常是中国的两三倍。我所见的,除了经济上的落后,还有巴新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的观念,与我们的巨大差异。在这里,从事巴新历史文化研究的,一般都是来自西方世界的学者。或许对于这样一个多语言多种族国家的民众来说,在衣食尚不能温饱的情况下,谈历史文化的保护确实是一种“奢望”了。

就是这样一个与中国如此不同的国家,却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19世纪开始,中国移民就从广东漂洋过海而来,到二战前已经有一千多人。这次的拍摄中,我们采访到了两次出任巴新总理,有着“国父”级声誉的陈仲民爵士。他的父亲来自广东台山。老人骄傲的告诉我,巴新是第一批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发展中国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就多次前往中国,见过中国的历任领导人。二战时,陈仲民爵士一家因为中国血统被日军赶入集中营生活了三年,最小的弟弟也不幸夭折。

【《亚太战争审判》编导手记之三】在南太平洋岛国寻找《八佰》未完的故事-LMLPHP

▲专访巴布亚新几内亚前总理陈仲民爵士

《魂断异乡》播出时间:

9月3日 22:50 东方卫视

9月6日 20:00 纪实人文频道

9月11日20:00 上海外语频道

9月6日 21:00 BesTV+ APP

9月6日 爱奇艺同步上线

图片:制作方提供

09-05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