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专列将经过的铁轨中竟发现手榴弹和炸药包,罗瑞卿大怒……-LMLPHP

▲1949年底至1950年初,罗瑞卿(左二)随同毛泽东(左三)访问苏联并负责警卫工作。图为出访前在东北

毛泽东主席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主席亲率代表团乘“9002”专列访问苏联。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第一次重大外事活动,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共产党主政国领导人的会晤,对新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巨大。中央成立主席专列保卫小组,杨奇清担任组长,滕代远担任副组长,罗瑞卿主抓肃反工作。

神秘的“9002”专列一路疾行,但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下,却暗藏危险。

神秘的“9002”专列

1949年11月12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70岁生日,毛主席决定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祝寿,并就两党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和签订有关条约、协定。

这是新生的共和国和党的领袖首次外事出访,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高度重视。

11月15日,周恩来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副部长杨奇清及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同时召到中南海西花厅,强调说:“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就是捍卫新生的共和国。公安和铁道部门要担负起确保主席和代表团安全的重任!”

经讨论,保卫毛主席访苏专列的方案形成:调三个师的部队参加护路;派出三组专列以迷惑敌人;在运输调度上,所有客货列车为专列让路;严格保密,对专列和铁道部、公安部都分别规定代号,主席乘坐的专车为“9002”次,代号“李德胜”。

周恩来决定,成立主席专列保卫小组,杨奇清任组长、滕代远任副组长,罗瑞卿主抓肃反工作。全面的保卫工作由杨奇清负责;专列和铁路系统由铁道部负责。沿线车站人员凡有嫌疑者,一律调离;专列上的乘务人员更须严格审査,经铁路局党委书记签字后报滕代远批准。

杨奇清的夫人肖彬后来回忆说:“正当毛主席要动身之际,突然发现一部潜伏的国民党电台露头活动。中央要求公安部限期破案。于是,杨奇清亲自指挥公安部和北京、天津两市的侦察人员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如期将号称‘万能台’(台长、报务员、译电员全由一人担任的电台)的国民党保密局北平潜伏台挖了出来。”

毛泽东出访的前一天,周恩来再次召见杨奇清,嘱咐他一定百倍警惕,绝对保证毛主席的安全;主席专列出发后,密切注意沿途情况,及时通报;为高度保密,主席专列所经之处,各地党政负责干部一律不进站迎送,除非主席特别召见;从首都出发时,中央领导同志也不进站送行。

杨奇清坚定地表示:“一定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确保主席访苏的安全!”

12月6日,雪后的北京城玉砌银装,分外妖娆。18时,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异常肃静,三辆列车静静地停在轨道上,四周戒备森严。19 时,杨奇清、滕代远先行到车站再一次进行安全检査。之后,周恩来、罗瑞卿上车视察,表示满意。

20时30分许,毛主席从一辆小车上下来。周恩来与罗瑞卿迎上去,向他介绍说:此次路上的安全保卫工作由杨奇清同志负责,滕代远同志协助,保证专列畅通无阻。

周恩来做了个手势,请主席上车,毛主席点点头,走向专列。专列共十节,毛主席乘坐的是倒数第三节。罗瑞卿、杨奇清与滕代远等跟着上了车头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专列。

主席专列将经过的铁轨中竟发现手榴弹和炸药包,罗瑞卿大怒……-LMLPHP

▲毛泽东在满洲里车站登上苏方专列后,向欢送者行注目礼告别

21时,“9002”专列徐徐启动,向站外开去。站台上,周恩来等目送专列远去。就在半个小时以前,停在第二站台的前驱列车已经发车。

虚惊一场的手榴弹和炸药包

一切都很顺利,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列车到达天津站停车后,警卫突然报告:在专列要经过的铁轨中间发现了一颗手榴弹!

罗瑞卿听后大怒:“简直是乱弹琴!保卫工作是怎么搞的?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交代?”

杨奇清也感到奇怪:“怎么才发现?不是早就清理过了吗?”

站在一旁的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赶忙叫人把那枚手榴弹拿来看看。原来,是颗长满铁锈的旧弹,锈成了一个铁疙瘩,不可能再爆炸了。

大家这才长舒了一口气。但因为这个意外,大家也更加小心了。罗瑞卿当即和杨奇清商量,临时决定在天津站下车,对此事进行彻査。

罗瑞卿带人在天津站下车后,进行了认真追查,但没有发现可疑情况,估计是有人无意丢弃的。

在对铁路沿线的进一步严格检查中,又在天津铁路局杨村大桥的桥墩上发现一个炸药包,也被及时排除了。

专列所经过的路线,护路部队一公里一个岗哨,一双双眼睛警惕远巡视着四面八方。

——摘自《炎黄春秋》2019年第12期

09-08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