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后来回忆说:“遵义会议前夕,红军打下牛拦关,占领松坎……王(黄)开湘被派到四团任团长,我任政委。当时中央正准备在遵义召开会议,我团在松坎担任警戒,通过这几天接触,我才了解他是江西弋阳县人,是赣东北红十军锻炼出来的干部,因在军委供给部任政委时与李德闹别扭,主动要求上前线。他年纪比我大,以往职位比我高,但对我这个政委一直是很尊重的。”
1935年5月26日,中革军委发出了一个关系到中共中央、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密电命令———夺取泸定桥。此时,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正在大渡河下游安顺场。红军虽然占领安顺场,但因渡船少、水流急,全军渡河需要一个月时间。此时,四川军阀杨森正调动数万兵力沿大渡河布防,后面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周浑元诸部也在快速猛追。蒋介石飞抵成都,亲自指挥,妄图在大渡河畔一举消灭红军,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由于红军攻占泸定桥的时间定在29日,而安顺场距离泸定桥还有160公里,这也就意味着部队要在两天半的时间内赶到泸定桥,军情急如火。
由于红四团在28日早晨5点就已出发,故军委要求四团于29日夺下泸定桥的命令是他们在出发后才收到的。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黄)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红四团在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头顶倾盆大雨,脚踏泥泞山路,翻山越岭,并在猛虎岗打垮敌人的阻击,终于用一天一夜的时间走完了这段路,于5月29日早晨6点多钟赶到了泸定桥西岸。
泸定桥是一座铁索桥,桥身从东岸到西岸扯了13根粗铁索,底下9根作为桥面托底,上面铺木板作为桥面,两边各2根作为桥栏。此时作为桥面的木板已被敌人撤走,只剩下悬挂在空中的13根铁索。而对面以逸待劳的敌人,凭借碉堡和优势火力,封锁了桥面。红四团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必须在当天拿下泸定桥。已经走了一天一夜山路的四团指战员表现出了高昂的革命斗志,人人争当突击队员。最后决定由廖大珠连长率二连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三连连长王有才率后续部队跟进。
下午4时,总攻开始了。
杨成武回忆:“全团的司号员集中起来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敌人开火。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震撼山谷。”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勇士,手持冲锋枪,背着马刀,腰缠手榴弹,冲在前面。王有才率三连战士,携带武器,肩扛木板走在后面。面对气势如虹的红军战士,敌人胆怯了,放起了大火,妄图烧毁桥头堡。此时杨成武、黄开湘率大家高喊道:“同志们,关键的时刻到了,冲进去呀!迟疑不得!”这喊声给了桥上的22位勇士极大的力量,在洪亮的冲锋号声中,他们不顾一切地冲进了火海,和敌人展开激战。敌人拼命反扑。眼看22名勇士弹药拼光,难以支持之际,王有才连长率领三连冲了过来,随后黄开湘和杨成武也率后续部队过了桥。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黄昏时分,四团全部占领泸定城并牢固地控制了泸定桥。飞夺泸定桥作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被写入教科书,家喻户晓。
无独有偶,红四团智取腊子口的战斗,也是名垂史册,脍炙人口。
腊子口,是绵延千里的岷山山脉的一个隘口。“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隘口两边的山岩陡峭入云,仿佛被一把巨斧劈开,中间一条小河,河上一座小木桥,要过腊子口,小桥是唯一通道。而腊子口又是川西到甘肃的唯一通道。
敌人也很清楚这一点。8月25日,蒋介石由南京赶赴成都。当天发出密电给西北“剿匪”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朱绍良说:“川北里番已克,即四川各县皆以收复,匪部已无重要据地,在川必不能久立,预料不久必向甘南青东偷窜,务转甘、青、宁各师、旅、团长加紧准备,并严密检阅坚壁清野之法。如有失陷县城及重要市镇者,唯各该防地军民主官是问,照失地纵匪论罪。”这是蒋介石的“棒喝”。同时,蒋介石又加大“利诱”砝码。9月13日,朱绍良以“特急令”转发蒋介石电报:“北窜之匪毛、彭等均在内,饥疲不堪,不难消灭。生擒毛泽东10万元,献首级8万元,彭德怀生擒6万元,献首级4万元,博古、周恩来5万元和3万元。”
蒋介石命令朱绍良督促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坚守腊子口。鲁大昌在腊子口、康多等地布防了8个营的兵力,在腊子口东悬崖上筑有石砌碉堡,用4挺重机枪封锁了隘口前面的开阔地;在碉堡下面和隘口后面的山坡上,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红军北上,必须拿下腊子口。否则,就只能掉头南下,重回草地。红二师四团被选为先锋团,毛泽东命令:“3天之内夺取腊子口,扫清前进中阻拦之敌。”
1935年9月15日晚11时,二师四团全体指战员集合,经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动员后,大家高呼“坚决夺取腊子口”“迅速打到西北去”等口号,斗志昂扬,奔向战场。9月16日晚7时许,腊子口战斗打响。
杨成武率领二营从正面主攻,黄开湘则率2个连攀岩从侧后迂回。杨成武回忆:“已经打了大半夜,再有三四个钟头天将破晓,鲁大昌拥兵五六个团在岷县县城,只隔一座大山,他们来援局面将更加严重。”由于敌军轻、重机枪火力太猛,红军正面强攻5次,都没能成功。
与此同时,按照战前原定计划,黄开湘率部在上游砍倒两棵大树,渡过激流,攀爬对岸悬崖陡壁。一位17岁的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当开路先锋,他在一根长竿上面系住钩子,利用岩石缝隙爬上去,再放下绳索,让更多战士跟着爬了上去。
9月17日凌晨4点,右侧高峰突然升起一红一绿两色信号弹。这是黄开湘率领的勇士们已经爬上山顶占领了有利攻击位置的信号。杨成武立即下令发出3发红色信号弹,这是战斗发起前约好的总攻信号。
杨成武回忆说:“攀爬上右侧悬岩的部队,在王(黄)团长指挥下,看准下面没有顶盖的炮楼、阵地,扔下一个接一个的手榴弹,六连突击队飞快冲上敌军阵地,我们一口气追杀到敌人的营房、仓库,占领了敌人纵深阵地。”胜利的消息飞快传到红军陕甘支队指挥部。当天早晨7时,毛泽东接到四团已经突破天险腊子口的电报,大喜过望地赞扬:“有‘斧头将军’‘白袍小将’,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摘自《党史纵览》2020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