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同龄笔耕40多年,他用文学滋养上海美丽乡村-LMLPHP

“我和上海这座城市相伴了70余年,时时感觉得到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从贵州回到上海,我就住在浦东,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见证了浦东改革开放的变化。”近日,云上叶辛文学馆开馆,1949年出生的著名作家叶辛与读者分享最新长篇小说《魂殇》,他谈到,文学让人永葆青春,与时代同行是作家的担当,多年来感受到时代给予的馈赠,他也希望用文字把这些传递给更多读者,滋养上海美丽乡村,让年轻一代珍惜当下生活。

今年遭遇疫情,如何让叶辛文学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服务更多读者?新上线的云上版是叶辛文学馆在新媒体平台的延伸,在微信等平台可720度观看,足不出户欣赏文学馆实景全貌。文学馆坐落在浦东新区书院镇东大公路4677号东方葵园院内,去年该馆重装布展,共设六个功能区,展示了作家叶辛从普通知青成长为作家的人生历程,展示了他丰硕的创作成就。

与共和国同龄笔耕40多年,他用文学滋养上海美丽乡村-LMLPHP

一路与祖国同行,叶辛的个人命运与时代轨迹紧密交织——40多年来笔耕不辍,他出版了《蹉跎岁月》《上海传》《上海·恋》等几十部作品,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热播后,曾引起全国轰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叶辛曾出版散文集《我和共和国》,去年捧出新长篇《五姐妹》,以五个与共和国同时代的女性故事折射中国动天撼地七十年。

最新长篇《魂殇》则是叶辛突破自我的尝试,他转向悬疑小说领域,以画家的跌宕命运为线索,以知青的命运为焦点,重返时间的河流,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史立传。随着追查的深入,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一幅当代社会的全景图,作品在逝去的青春与爱情中,追溯了一代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命运悲欢。

与共和国同龄笔耕40多年,他用文学滋养上海美丽乡村-LMLPHP

如何讲述时代故事,写出不一样的上海?在叶辛看来,“知青岁月让我拥有了两副眼光,一是上海人看农村的视角,一是乡下人看城市的视角。在创作过程中,这两副眼光可以随不同人物角色来切换,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强烈反差。当两种目光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有故事可写,这对创作来讲弥足珍贵。”

叶辛回忆道,早在中学时代,他就与同学从黄浦区骑自行车来到高桥古镇,高桥仰贤堂的故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2007年11月,叶辛所在的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在高桥古镇考察,故地重游,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历经千年的高桥古镇,传统的风土人情与古镇景致,如今焕发新生,让他叶辛感慨良多。

与共和国同龄笔耕40多年,他用文学滋养上海美丽乡村-LMLPHP

“这些年,浦东发生了巨变,不仅景观在变,人也在变。如今的乡村要靠什么让人记得住乡愁?”在叶辛看来,乡愁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人们对土地、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的情感,文学表达、文化元素是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好作品能让社会变得温暖,文学始终是人可以安放心灵乡愁的“家乡”。每年一度的书香书院叶辛文学周,将与书院镇的滩涂文化、乡愁文化融合,陆续举办名家对话、文学讲座等系列活动,走进书院镇的学校、社区等角落。

09-10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