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种说法很流行:上海由小渔村发展而来,历史不过一两百年,根本“无古可考”。上海考古人一棒接一棒,用实实在在的考古成果击碎了传言。马桥、崧泽、志丹苑、广富林、青龙镇……一处处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告诉人们,上海早已走过了6000年的文化兴衰。
9月13日,“寻根家源”大讲堂第五期上线,知名考古学者张明华,以“文化之根——上海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带领大家从距今6000年前的崧泽文化了解古代的上海历史,分享30多年来长期考古与文物研究工作的经历,并推荐古代上海历史的相关书籍。
“截至目前,上海市境内共发现古文化遗址40余处,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中,马桥遗址、崧泽遗址和广富林遗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地;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和青龙镇遗址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张明华说:“这是历代考古学者薪火相传积淀下来的成果。”
张明华对中国的史前文化及古玉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其中尤以利用考古迹象、文献记载及文化发展规律,在未明器物的复原、定名、功能的探索方面独辟蹊径,屡有学术突破。
据他介绍,上海从1935年在金山戚家墩考古调查开始,已走过80年考古历程,是我国较早开展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从最初被认为无古可考,到发现了一系列古代遗迹,先后命名了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三个考古学文化,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令世人瞩目。与此同时,发掘了上海和中国的多个第一,比如上海第一人距今7000—6000年,上海第一稻距今7000—6000年,中国最早的水井距今7000—6000年,中国最早的带钩距今5400—4300年……
为配合此次展览,杨浦区图书馆特意在二楼互动交流区推出“观古今于须臾 承历史之文脉”微型展览,分为“文化展示”、“展品展示”、“交流展示”三个板块,展示上海6000年历史。
入口处的屏幕,循环解读着历史图景。展品布置于四个展柜,以“海上初曙 远古华章”、“云间滋彩 沪滨扬帆”、“东南都会 人文荟萃”、“中西会通 艺苑风流”为单元,展示具有上海特色的藏品,展现了上海开埠以来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发展传承。
书籍推荐区域为读者提供上海六千年考古历史、从古至今上海的名人与海派文化的相关书籍,同时布置留言区供读者表达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寻根家源”大讲堂系列讲座以线下讲座搭配微型展,线上录播形式开展,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据悉,往后“寻根家源”家谱文化推广项目将进一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家风家训,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