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将迎来“一周年“,市人大启动执法检查-LMLPHP

再过两个月,在上海全域轰轰烈烈开展的垃圾分类“新时尚”运动将迎来一周年。如何打赢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今天上午,市人大正式启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

据悉,此次执法检查重点聚焦两大方面六项内容。第一,推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镇、居民区(村)党组织、物业等有关主体依法履职,持续巩固提升工作水平。第二,推动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健全全程分类管理体系。比如,检查菜场垃圾、快递和商品包装物、一次性用品等源头减量情况。

来自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本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已达到24350吨/日。其中,干垃圾焚烧能力达到19300吨/日,湿垃圾处置能力达到5050吨/日,生活垃圾填埋比例从41%下降到20%。一串高亮数字的背后,正是人民群众参与度的不断提升。通过市、区两级人大的专项监督,“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为促进各类主体依法履职,静安区人大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检助力平台”机制建设。自去年起,静安区人大积极探索检察机关运用检察公益诉讼,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并形成了区检察院与区绿化市容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房管局、区城管执法局政府部门的“一院五局”垃圾分类“检助力平台”机制。在该机制的运作下,静安区内4家责任企业以检察公益诉讼的方式被立案,并被发放检察建议书。

进一步发挥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作用,同样是执法检查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去年,静安区人大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项监督工作中,组织人大代表在全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垃圾分类“集中暗访周”活动,市、区、镇人大代表共计365人次参加暗访活动,查看居住小区242处、公共场所140处,共发现和梳理出92个问题、79条建议。

继去年开展垃圾分类管理专项监督后,市人大今年继续开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将有力推动《条例》在本市贯彻实施,进一步助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05-09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