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的重要地标,黄鹤楼经历了最孤单的黎明和黄昏,见证了无数人为这座城市苏醒而拼命,今天恢复开放。而我在这里,今天也欢迎大家回到学校。”

4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带着老师们与部分湖北返校学生座谈,与同学们“说说心里话”。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交大医学院569名医务人员闻召而动、驰援武汉,以生命守护生命。广大交医学子特别是在湖北、武汉地区的同学们在疫情期间不仅坚持学习,认真完成各项在线教学任务,还积极投身志愿工作,尽己之力,共同战疫。

随着疫情好转,4月24日,最后一批援鄂医疗队员返沪、并平安解除隔离观察,至此,交大医学院全体援鄂医护回归岗位,一个都没少!与此同时,交大医学院学生分批错峰、有序返校。截至目前,交大医学院一半以上的湖北籍学生都已返校,参加座谈的19位学生均已解除隔离并通过了核酸检测。复工、复产、复学,一切都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刚在线上看完长三角医学联盟《与你谈科研》,强叔(学生对陈国强院长的称呼)就来慰问我,这就是我人生高光时刻!感谢在疫情这段时间,关心我,给予我帮助的导师、辅导员,仁济医院和交大医学院的老师们!”2017级博士孙佳宝同学说。

座谈会上,陈国强首先向学生及其家长表示慰问,他非常关心同学们是如何度过这次“史上最漫长寒假”,返校之后在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同学们分享了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在家乡的所见所闻。

湖北宜昌的2017级外科学直博生倪博说,这个寒假是自己读书以来陪伴父母最长的时间,“最开始会和父母有些小摩擦,随着时间推移,对父母的不容易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主动承担家务,这场疫情,让我和父母间的感情更深厚了”。

谈到这里,“强叔”建议大家用纸笔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汇报返校情况,请他们放心,这将成为和父母之间最珍贵的纪念。

居家抗疫期间,2016级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本科生朱琳还主动报名社区志愿者的工作,负责附近两条街居民的物资采办。她每天戴着红袖章进超市,帮居民挑选清单上的生活必需品,“无接触配送”到每一户门口。在她的影响下,朱琳的父亲也成为志愿者,开车帮居民运送米面粮油、从乡下购买蔬菜和鸡蛋运到小区。

这次疫情更让不少同学真切感受到医生这份职业的内涵。2018级内科学硕士罗昕的堂姐、姐夫均是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罗昕体会到,医生这一职业真的是非常高尚,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罗昕说:“逆行的老师、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交医人,我真的非常骄傲。”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

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强叔”很感慨,他说,疫情之后,大家能够平安回校,他很感动。他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强叔”还给同学们说了点心里话:

疫情当前,交大医学院569名白衣战士闻召而动,奔赴一线,因为他们坚信“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其中不乏90后、95后,他们有的连ECMO都没见过,也不知防护服怎么穿,但当国家需要时,他们义无反顾。

这充分展现了交大医学院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使命担当,他们是你们最好的表率和楷模,希望同学们能向此次援鄂医疗队的老师们学习,把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一线“最美逆行者”的大医精诚、敢于牺牲的精神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

经这次疫情,相信很多人都得了成长,不管是在家陪伴父母,学着做饭,还是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无论是经历了怎样复杂的心路历程,或是重新对职业、对未来有了思考,这都是锤炼意志、自我磨练的机会。

许多驰援武汉的90后、95后的医护人员都表示这次经历改变了一生,让他们重新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他们用Vlog记录下战疫一线的同事、志愿者、后勤人员、外卖小哥……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也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更加懂得了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细节、敬畏弱者。希望同学们也要从自我锻炼成长的角度出发,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做到“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展现一名新时代交医学生应有的使命担当、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强叔”希望大家能化危为机,对这段经历进行思考,反思走过的路,内心会更加平静,在前进的道路上才会心无旁骛。

“大家都来自荆楚大地,荆楚文化孕育了你们,荆楚本身就藴含着不忘初心、积极进取、团结奋发、众志成城、开放融合、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中,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身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的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为奋发进取的荆楚文化增加了新的时代注解。在座的各位同学们更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珍惜学习时光,做好时间管理和规划。”陈国强希望学生们经此一“疫”,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04-30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