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布《2019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包含总报告《2019年度上海金融检察情况通报》和上海市检察机关银行保险金融犯罪研究中心、证券期货金融犯罪研究中心制作的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三项分报告。上海市检察院同时公布了2019年上海市检察机关惩治金融犯罪典型案例。据悉,上海市检察院已连续8年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
据《白皮书》,去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772件3065人,批准逮捕2605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2063件4228人,案件共涉及7类31个罪名,包括金融诈骗类犯罪460件738人,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1489件3108人,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类犯罪6件19人,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80件320人,金融从业人员犯罪28件43人。
从主要案件类型看,共涉及31个罪名,比2018年所涉及的26个罪名分布更广,结构变化明显,罪名分布前三的案件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信用卡诈骗和集资诈骗。其他罪名还有非法经营(金融业务)、保险诈骗、妨害信用卡管理、贷款诈骗等。
从案件所涉金融行业看,仍以涉银行业案件为主。2019年,共受理涉银行业犯罪案件1891件3665人,案件数和涉案人数分别占当年金融犯罪案件数和涉案人数的91.7%和86.7%,以非法集资类案件为主。受理涉证券业犯罪案件数量35件207人,受理涉保险业犯罪案件70件191人。
2019年,金融犯罪呈现出传统罪名和新罪名案件并发,案件类型多样化的情况。一方面,传统罪名再次出现,如2019年受理伪造货币罪1件5人,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5件9人。另一方面,以往较少出现的罪名案件亦有发生。涉银行领域案件中,外汇、洗钱犯罪在2019年均有发案,受理逃汇案件4件19人,骗购外汇案件3件6人,洗钱案件5件5人。涉证券领域犯罪中,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4件16人,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1件2人,欺诈发行债券案件继2017年首次发案后连续三年出现。
从特点来看,一是非法集资犯罪案件“获客”手段更趋多元。二是非法经营金融业务案件经营对象相对集中,发案地点高度聚集。三是私募基金行业风险进一步凸显。四是非法金融活动中频现区块链、AI等金融创新概念,投资人易被迷惑。五是非法金融平台作用凸显,洗钱、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后续型、帮助型金融犯罪较为突出。六是输入性、交叉性金融犯罪值得关注,跨国跨境金融犯罪值得警惕。
《白皮书》厘清了办案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对金融犯罪风险作出了预测预警提示:
金融犯罪涉及面广、社会危害性大,必须切实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金融监管能力尚需提升,“监管缝隙”尚需填补。部分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缺乏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部分中介机构“看门人”功能严重缺失。金融犯罪快速发展变化,司法机关面临更多挑战。
2019年,上海检察机关建立全国首个省级院“金融检察研究中心”,并在三个分院分设证券期货、银行保险和金融创新研究分中心,提供“专门、专业、专家”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完善金融检察办案机制,抓紧抓实专业化人才培养。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白皮书》提出了六项具体建议:积极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建设,为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疏导和监管,妥善处理好创新与风险的关系。强化自律组织作用,探索构建“以政府监管为主,以行业自律为辅”的均衡监管模式。强化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能,依法追究怠于履职的法律责任。优化投资者保护机制,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