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创新药地舒单抗首批处方落地,从获批到供药仅3个月-LMLPHP

首批处方在药房落地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疾病”,患者往往无法察觉到骨质的流失,直到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才意识到自己患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国中老年女性生命健康的突出问题,据估算,中国约有7000万绝经后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每3名50岁以上女性就有1人患病。

应对疾病挑战,新药加速落地。9月14日,由安进公司研发的骨质疏松症创新药物地舒单抗注射液(产品名:普罗力)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出首张处方,北京、广州、杭州、成都、上海首批供药同步启动,标志着这一中国首个、目前唯一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抗RANKL单抗类药物正式惠及患者,助力中老年女性应对脆性骨折的威胁。

73岁的许婆婆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需要长期用药控制,9月14日,她成为新药地舒单抗注射液的上海市首个用药患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骨病专科章振林教授为她开具了首张处方,这也是地舒单抗的“中国首方”。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发生,后果就非常严重,被我们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高危人群和患者亟需加强重视,尽快前往医院开展骨质疏松症筛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预防骨折和再骨折的发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骨病专科章振林教授表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因其导致的住院治疗次数和费用甚至高于心肌梗死、脑卒中、乳腺癌等常见的重大疾病。绝经后妇女一旦首次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1年内再次骨折的风险是常人的5倍。

遗憾的是,包裹着如此危害的疾病却大大被患者乃至医生群体的忽视。

“对患者来说,这种心态也可以理解,它不如心梗会快速夺人性命,也不如癌症那样令人恐惧,很多患者是等到发生髋关节、胯部等严重骨折后,再检查发现原来是得了骨质疏松。即便有患者通过此前的骨密度检查获悉也骨质疏松,也不予重视,认为这不是病。”章振林教授告诉记者,由于老龄化因素加之“大大被忽视”的现状,骨质疏松带来的隐患不小。

仅从经济负担看,近年来,我国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负担快速攀升。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病例数将从2015年的269万例次猛增到599万例次,相应的医疗费用也将上升至1630亿元。

提高患者群体认识程度,一方面需要医学科普,另一方面也需要更便捷、高效的创新药品落地,让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地舒单抗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抗RANKL单抗类药物,可帮助绝经后妇女显著降低椎体、非椎体及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得益于国家近年来不断优化的新药审批环境和对老龄高发慢病管理的重视,自获批不到3个月后,地舒单抗便得以真正送到全国患者手中,顺利开启全国供药。

研究显示,地舒单抗拥有卓越的长期用药疗效和安全性,可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10年内实现骨密度的持续增加:在一项纳入7808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在为期3年的试验期及后续长达7年中持续使用地舒单抗,腰椎和全髋的骨密度与基准线相比平均增加21.7%和9.2%,有效降低了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

“作为一款创新的生物制剂,地舒单抗标志着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未来,我们希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更多中老年女性患者可以用得上创新药物,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安享健康晚年。”章振林教授说。

09-16 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