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直播、虚拟展厅……正在上海举行的老牌工业展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今年推出“线上工博”平台。作为当前创新最密集、增长最活跃的领域之一,5G建设正在上海催生前所未有的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不需要户外爬高,在指挥室里就可以远程调试港口边的一座座岸桥;用极速5G网络监测环境,智慧渔场精细饲养年增产3600公斤;5G救护车、诊疗机器人减少交叉感染……从第一通5G手机通话,到建成2.6万个5G室外基站,上海正发力“新基建”,为双循环提供全新数字基础设施,助力产业变革。
从智造到医疗,5G应用成跨界“潮流”
截至8月中旬,上海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推进了301项5G应用项目,从中心城区的生活场景,到港口码头的工业智能,5G已经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当制造业插上5G的翅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于5G无人机技术开发的钢铁能源动力巡检智能系统,综合运用5G、无人机、物联网、云计算、可视化3D、人工智能等技术,改变了传统人工攀爬登高目视巡检模式,无人机自动驾驶实现“一键巡检”。
“利用数字化监测管理可以发现人眼无法看到的高空电缆断裂,仅此项每年就能减少损失800万元。在化工等危险行业,少人化也大有用武之地。”上海宝信项目负责人介绍。
5G不仅是网络性能的“倍增器”,更是传统行业的“助燃剂”。上海联通承接的“5G+智慧渔场”项目在以极速5G网络监测环境的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实现精细饲养,应用技术后智慧渔场每年能增产3600公斤,相当于增加144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抗疫战场中,5G“援兵”也大显身手。医疗影像的快速识别与远程共享、自动检测体温和消毒的5G防疫机器人、用于康复诊疗的复健机器人,大量5G应用已经在上海不同医疗场景落地,并实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让医疗大数据真正“开口说话”,发挥更加实际的效用。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信息科科长李申扬介绍,通过“5G+WiFi6”,医学影像的传输速度提高到了4G时代的十几倍,融入一些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帮助医生快速判定患者的病情及恢复程度,提升诊疗效率。
政策市场“两翼齐飞”“店小二”发力信息高速公路
“要致富先修路,5G就是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已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超2.6万个,室内小站超3.5万个,5G用户数达到617万户。目前,上海汇聚了主流5G核心产业企业研发人员23000余人,占全国比重超过52%。目前,上海5G基站建设数量居全国第一,在全球也处于第一阵营。
自今年5月上海发布上海版新基建“35条”(《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的愿景就愈发明晰。
根据计划,到今年底,上海将建成5G室外基站超3万个、室内小站超5万个;到2021年,实现5G应用“十百千”的目标,即聚焦10大重点垂直行业领域,打造100家5G创新应用企业,培育1000个5G创新应用项目等。届时,上海5G产业将实现“三个千亿”的目标,即5G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应用产业规模均达到1000亿元。
政府助推是5G应用“百花齐放”的助推器。针对新基建的重点领域,上海已经初步梳理排摸了2020年至2022年要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其中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
“投资和应用两翼齐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处处长钱晓介绍,今年8月,一年一度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海赛区落幕。通过举办大赛,上海发掘了商飞、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5G应用项目,向全国输出了5G赋能各行各业的“上海方案”。同时通过打造“5G+应用场景”,树立企业转型升级的范本,从而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
助力“双循环”打造新基建试验场
触手可及、流畅可靠的5G网络,是点燃行业新应用的坚实基础。当前,上海正以5G为抓手,发力数字新基建,在全球面临疫情压力、世界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下,以更智慧的数字基础设施,助力“双循环”。
在5G应用大赛上,上海诺基亚贝尔研发的“5G智慧警务头盔”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注意力。“以数字为支柱的新基建,是应对疫情冲击、促消费稳增长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长远、构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基。”诺基亚贝尔客户运营首席技术官常疆说,诺基亚贝尔将以“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可持续发展三个重点推进新基建,引入全球合作伙伴,打造全球生态化系统。
日前,54个外资项目在上海集中签约,其中15个项目涉及新基建,中国需求正在为全球企业提供新动力。最新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全球部分市场的5G用户数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中国5G推广速度快于预期,因此对2020年底全球5G用户数的预估有所提高。
“数字基础设施是营商环境的硬核‘加分项’。每次基础设施的升级,都会带来更多的新业态、新产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说,上海着力打造新基建的试验场,期待全球的企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新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机遇。
来源:新华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