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我国潜艇事业的先行者
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的开创者
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院长
邓三瑞学长逝世
享年91岁
昨天送别了邓三瑞先生
上世纪50年代,邓三瑞以总设计师的身份主持研制了新中国第一艘常规动力试验潜艇,被誉为“中国潜艇之父”。他一生“为船、为海、为国防”,主持、参与了若干船海领域的“共和国第一”。
图片来源:新华社
1956年,他参与制定了全国科技十二年发展规划的潜艇规划;
1958年,领导主持新中国第一艘试验潜艇的设计与研制;
1959年,领导主持我国潜艇首次自行设计的技术设计工作,其后担任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设计总体顾问,是我国潜艇事业的先行者;
20世纪70年代,转入海军系统工程研究,著有《系统工程与控制导论》等著作;
1984年,被联合国聘为海军军备竞赛研究专家组专家,进行全球海军军备竞赛咨询研究,他凭借高超的学识和学术水平,与人合著的《海军军备竞赛》一书1985年由联合国出版,为这项研究做出的贡献受到联合国的赞誉,获得的报酬为哈船院购买大量原版的海军和船舶工业方面的专业书籍,余下的5000美元都悉数交给了学校;
20世纪90年代初,他开辟了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研究方向,领导主持了我国第一台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工作,是我国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的开创者。
“哪里都不要去,就去交大”
1929年,邓三瑞出生于北京,老家湖南宁远。
中学在南京读的中央大学附属中学,这是当时中国比较知名的高中之一。原本来说是个学习的好机会,可惜当时恰逢国共兵戎相见的关键时刻,所以生活上、学习上都很不安定。
1949年高中毕业,恰逢南京、上海刚刚解放,邓三瑞便来到上海。那时,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学生孙宁宝跟邓三瑞很熟悉,正好宿舍里还有空床位,可以暂时住一住,其他同学没有意见,邓三瑞就先住下了。可谓“不是交大人,先入交大门”。
邓三瑞在交大校园内复习迎接高考。那时候还没有统考,各个大学自主招生,他先是报考了交大,后来清华到上海招生,他也去考了。发榜时,交大、清华都录取了他。加上他在南京读的是中大附中,毕业成绩好,就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这样他可以选读三个学校,都是名牌大学。
图为2012年,邓三瑞在寓所接受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工作人员采访。
当时,很多学生都希望到北方去,他也想。但是堂姐说:“你懂得什么,不要走,哪里都不要去,就去交大。”邓三瑞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是这个堂姐带大,他很听姐姐的话。
缘分,就这样如期而至。邓三瑞迈进了交通大学校门,开启了大学的学习生涯。
交大造船系,水平全国最高
83519,这是邓三瑞在交通大学的学号。
8是代表1949年,就是民国38年,3代表工学院,5代表专业系别,就是造船系,19是他的编号。同班同学有30多人,最小的16岁。邓三瑞,19岁。
造船专业是交大在重庆九龙坡时首先成立的,在国内资格算最老,水平最高。对于恩师,邓三瑞这样回忆:
造船系教师不多,最有名的是系主任叶在馥先生,是全国造船界的泰斗。还有一个郭锡汾先生,他跟我们说:“叶先生搞船,我搞机,船机配合,一条船就可以造出来了。”他在美国当了三年的描图员,描过潜艇的图纸,他上课喜欢讲英语,在黑板上就写过两个汉字,画图的“图”和计算的“算”。这也是他很喜欢说的一句话,说造船就是一个是图,一个是算,就这两件事。我想他说的差不多是真的。
图为邓三瑞(前排左2)与1952届造船系同学合影
1950年下半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决定抗美援朝。邓三瑞和同班同学陈楚决定要投笔从戎,就到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报名参军。后来这个事情发展为我党招收知识青年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运动,简称“参干”。交大作为学校,保送了大批大学生进入军校,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保送委员会。邓三瑞先是被保送到海军修造部,后又调到大连海校,继续学造船。
邓三瑞在的交大那一班,本来应该是四年毕业,结果三年就毕业了。提前毕业是周恩来总理决定的,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人才,1949年入学的学生,与1948年入学的学生同时毕业。结果,邓三瑞拿的文凭是交大1952年毕业证书,海校是1953年毕业的,两张文凭相隔一年。
邓三瑞的毕业设计是跟潜艇有关的。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个以潜艇为内容做毕业设计的。这也为他之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我不过是占了点先机”
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邓三瑞任教于海军工程系。1956年,建国后的第一个科学春天到来,邓三瑞参与制定了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全国科技十二年发展规划的潜艇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中国要造自己的水面舰艇、核潜艇和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中国拥有的几艘潜艇,都是购买苏联改装的。大连海校的教师中有很多是苏联专家和有过留苏经历的中国专家,学员大多来自于清华和交大,他们通过苏联专家的手基本掌握了造潜艇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当时,还从苏联取得了一项重要帮助——转让制造,就是引进苏联造潜艇的设备、钢材、工艺,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由苏联专家指导,在中国制造。潜艇和水面舰艇,都按照转让制造的办法造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邓三瑞进一步掌握了潜艇建造的整个流程和技术,中国潜艇研制的基础渐渐建立起来。其后,作为哈军工唯一学过军事造船的专家,带领学生到上海,开始中国潜艇的设计。
图为1959年,邓三瑞(右4)、冯捷(右5)和他们的团队在上海某海军研究所合影
搞小型潜艇的设计,得从1958年说起。年初的一天,海军系专科主任冯捷来到单身宿舍,把正在午休的邓三瑞推醒,急切地说:“海军有任务,你来主抓!”这个任务就是造出中国第一艘自主设计的常规动力潜艇。
就这样,年轻的邓三瑞就承担了我国第一艘试验潜艇的设计工作。他们组织了一支队伍,里面有哈军工的人,有交大老师,有大连海校老师,也有江南造船厂的人。那时,美国设计了一条水滴型、叫作“大青花鱼”的潜艇。邓三瑞负责的潜艇设计,也选中了水滴型的方案。当时核潜艇的设计也开始了,邓三瑞做的这条试验小艇为核潜艇的设计研制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核潜艇也采取了水滴型的设计。
1959年底,新中国第一艘常规动力试验潜艇终于造出来了,并在旅顺进行了水面、水下试航。1966年,邓三瑞以主要成员的身份参加了我国首个核潜艇的设计论证工作并担任研制组顾问。这艘潜艇于1974年正式编入海军序列。
图为由邓三瑞作为总负责人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艘实验潜艇。该艇长15米、重约30吨,1959年底在旅顺海试成功。
对“中国潜艇之父”的赞誉,邓三瑞自己并不认同。他说:“我不过是在这个领域占了点先机,叫个先驱者还可以。这些事情不是个人的,都是一个个团队做出来的,我属于机遇垂青的人。”
作为教师,他是“火花”也是“春风”
邓教授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他的“教师应当是火花,应当是春风”思想感染了很多人,他的“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教学理念受到很多人推崇。
时年81岁的邓三瑞教授为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届毕业生上最后一次党课
邓三瑞教授赠给后学晚辈的书法作品
他学术造诣精深,知识渊博,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
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讲授过“潜艇结构”“潜艇设计学”“系统工程”等多门课程,为国家培养了许多船舶工程、海洋工程、系统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半导体材料原本是砂石,但知识让它成为了资源。这些要由教育来解决。教育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是邓三瑞教授在哈工程终身荣誉教授颁奖仪式上的精彩发言。
沧桑变幻人不老,福荫后辈永安康。
邓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