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问题解决后,“陈奂生”给上海舞台创作带来什么?-LMLPHP

作为“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剧目,由常州市滑稽剧团创排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昨今两晚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这部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舞台作品以亦庄亦谐、悲喜交融的风格关注农民与土地、与粮食的错综关系,为观众带去了别具一格的观演体验。在今天举行的创作经验交流会上,《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团队和上海的舞台创作者、专家们齐聚,共同探讨“陈奂生”给当下的舞台创作提出了什么“问题”,创作者又将如何解决。

“吃饭”问题解决后,“陈奂生”给上海舞台创作带来什么?-LMLPHP

“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正如开场白一样,《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聚焦的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见证者、亲历者——中国农民,“上城”“转业”“包产”“出国”等话题无不紧扣当下。用滑稽戏演绎重大历史题材,这样的情况鲜少发生,专家认为这是一次颇具勇气的创新。

“农民与土地的生死关系让这部戏永远不会过时。”上海市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表示:“但要说好这样的故事并不容易,不仅要正确理解农村的土地政策,也需要深入浅出的刻画,滑稽戏的演绎正起到‘接地气’的作用。”

“吃饭”问题解决后,“陈奂生”给上海舞台创作带来什么?-LMLPHP

剧中大胆的题材选取也让上海的创作者们看到了又一种可能。“作为一部滑稽戏,这个主题是非常深刻的,作品用生动的事迹向今天的年轻人展示了真实的历史,”文艺评论家、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郦国义说道:“当下重大题材的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也凸显了剧目在主题上的先进性。”作家陈保平则认为这份灵感来源于创作者对于土地深刻的情感:“人们一般对重大题材的认知会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或是认为重大题材不适应当代的现实题材,‘陈奂生’打破了这种认知,让观众感受到团队对农民和土地的情怀。”

“吃饭”问题解决后,“陈奂生”给上海舞台创作带来什么?-LMLPHP

“陈奂生”这个人物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原型正出自于常州籍作家高晓声小说《陈奂生上城》中的主角,是历史交接期一代农民的缩影。厚实的文本为剧目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文化基因”也成为了交流会上的高频词。“选取‘陈奂生’的形象这一招很高,一般创作往往从典型人物讲起,而这部剧却选择了一个艺术形象。从生活出发,从艺术的角度来解读生活值得上海的艺术创作团队学习。”上海市剧协顾问荣广润表示。

“吃饭”问题解决后,“陈奂生”给上海舞台创作带来什么?-LMLPHP

滑稽戏、喜剧、还是方言话剧?《陈奂生的吃饭问题》2018年一经推出后就引起业内的热烈讨论,当滑稽戏不够“滑稽”,是否变了味?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认为这恰恰是剧目别出心裁之处:“喜感的表现方式在舞台呈现上胜出一步,这与字正腔圆、悲悲切切的舞台呈现截然不同,代表着滑稽戏的突破。”上海市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马晨骋持有相同观点:“每个剧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固定的人群,固定的表达方式,有人认为滑稽戏一定要以笑为核心,但在现下诸多新的题材当中,边际还是可以被打破。”

“吃饭”问题解决后,“陈奂生”给上海舞台创作带来什么?-LMLPHP

演出近百场,拿下多项荣誉,《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为沉寂了近20年的常州市滑稽剧团注入了旺盛的信心与生命力。“滑稽是个问题,问题不是滑稽,不是滑稽问题”。正如上海滑稽人所说,这门艺术形式仍葆有强大的艺术潜力,亟待创作者挖掘。

图片:主办方供图

09-18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