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网络“陷阱”怎么办?越来越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守护青少年未来-LMLPHP

“青少年有着美好愿望,希望网络空间风清气正,互联网成为温暖有爱的‘朋友’。”今天(18日),团市委、市委网信办、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举办了“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青少年日主题活动暨上海市青少年网络保护与预防犯罪工作研讨会”,学生毛子谦作为代表宣读《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倡议》,号召青少年依法上网、理性上网。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探索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过程中。

青少年通过网络认识世界,但也容易遇到网络中的种种“陷阱”。《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而46%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20.8%的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不具备任何隐私保护意识。只有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法律体系,规范和净化上网环境,才能保护青少年未来。据上海市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孟吉杰介绍,上海今年开展了两大专项行动,以打造良好网络环境。同时她还分享了上海的经验做法,即创新监管策略、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用好举报线索、曝光典型案例。

遭遇网络“陷阱”怎么办?越来越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守护青少年未来-LMLPHP

不仅仅是政府机关在行动,互联网企业也加入其中,助力营造良好网络氛围。譬如B站便启动“青少年保护计划”,上线“青少年模式”,将“能量加油站”与12355热线进行合作,也正在试点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的系统。

与此同时,青少年也需获得正确的上网引导。据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问题》编务主任、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田相夏介绍,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和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正日益上升,而这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应增加预防网络犯罪专门内容,可以通过大量的网络犯罪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遭遇网络“陷阱”怎么办?越来越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守护青少年未来-LMLPHP

青少年网络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只有进行时,守护青少年网络安全之路还很长。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姚建龙认为,成年人要相信“后浪“,不要过于焦虑,并且要和青少年共同成长,同时还应该要通过立法养成绿色的网络生态环境。

09-18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