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孩子不再哭诉家是备战区,我们才能看到爱的样子-LMLPHP

家是我们和自己相遇的地方。

家是空间,也是我们在宇宙里的居所,在这里有我们的物件、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所有的感知和情感,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我们最亲密的人。

我们和亲密的人之间建立关系和建立连接,承载这些的空间我们称之为“家”。

我们都记得我们出发的地方叫“家”,带着这样的初心我们开始向前走。

逼孩子写作业的背后承载着父母的恐惧

有一次一个朋友约我去吃饭,我到了那儿看到有一群人,有孩子有大人,大家一起吃饭聊起来时,朋友就把我介绍给他们,说今天带了一个心理学博士来,大家有没有关心的问题可以问一下。

一个9岁的男孩就举手说:“我有问题!”

大家都好奇问:“你有什么问题?”

他说:“家里人不懂我!”

大家又问:“家里人是谁?”

旁边男孩的爸爸说:“主要是说我。”

我们又问:“怎么叫不懂你?”

男孩说:“他天天逼我写作业!”

我们都知道在现在大家认同的环境里陪孩子写作业,基本上都是可以把爸爸妈妈血压逼高的一件事儿。

然后孩子接着说:“我特别不开心,他们逼我写做业,特别不快乐!他们都不懂我!”

爸爸接腔了:“你看你,每天的功课是你必须要写的,道理也给你讲清楚了,然后奖励也奖励过了,惩罚也惩罚过了,有的时候还打过,威逼利诱都用过了,可他作业总是越来越拖。拖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愤怒之余还有很多的无助。”

这是个父亲在表达自己的心声。

旁边一个人就说,“你有没有看新闻?就上周的新闻,说有个爸爸陪9岁的儿子写作业,最后儿子跳楼了。”

这个人说完之后,餐桌上9岁男孩的爸爸接着说,“我儿子也说过,他都说过两三次了要跳楼,他不想活了,我听了之后自己也会感知他们的内在,怎么一个作业会让他们那么的绝望?”

听到这我就问爸爸,我说,“你怕什么?”

他愣了一下说,“我急!”

我说,“不是,我想问你怕什么?”

他想了一会说,“我怕我的孩子学习不好,我怕他养不成好习惯,我怕他考不上大学,将来没有工作,我怕他没有未来。”

我说,“不是,我是问你怕什么?我问的是你。”

他就静了好一会儿说,“我今年已经40岁了,年轻人都很优秀,很快在单位里就能处于重要的位置,也能掌握很好的技能。我怕我没用,越来越没用,越老越没用。我怕我被这个时代淘汰,我怕失业,我怕周围人不喜欢我。”

“你还怕什么?”这时我看着他的眼睛,问他,“你还怕什么?”

我没想到他的眼睛忽然变得红润,他说,“我怕我早死,我爷爷和我爸寿命都不长,我怕我死的早,那孩子怎么办?”

所以你看一个作业的背后承载了那么多东西,承载了那么多恐惧,写作业不是单纯的写作业,也不是单纯的孩子的一件事,孩子要通过写作业这件事来拯救父亲的恐惧。

父亲在吩咐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里面输出的信息太多了、太沉重了。

“你必须要把作业写完写好,我们才能有未来。”

父亲用这么重的一个我们可以称为能量或者负担的东西,来跟孩子相处,就会一起纠结在这里面,然后它会变成很长更长的一个工作,关系就这样被破坏了。

家变成课堂的一个延展的课桌,然后关系在里面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只有当孩子不再哭诉家是备战区,我们才能看到爱的样子-LMLPHP

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几天前,我的咨询室里来了一个12岁的少女,前面9岁的小男孩可以称之为10后,这12岁的少女就是05后了。

坐下来的时候我问她,“你到我这里来是有什么议题呢?”

她说,“我没有什么,主要是我爸爸妈妈着急,我爸爸妈妈都是博士,我各科的成绩都是90分以上,只有外语是80分,他们已经急了两个月了,先是请老师给我补课,补了两个月,发现没有成效,他们觉得可能心理老师会有用,所以我就到这来了。”

我说:“你觉得自己对学习英语的感觉怎么样?”

她说:“我很有信心,就是需要给我一点时间。”

女孩说话很轻松,也很淡定。

我说:“你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后面的时间?”

她说:“反正也来了,反正我也有很多话要说,这些话没有办法跟爸爸妈妈说,那我就跟你说好了。”

我说:“可以啊,你想说什么都可以。”

她说:“你看我12岁,我爸爸妈妈40岁,我爷爷奶奶60多岁,我爸爸妈妈都是博士,他们有很好的工作,他们也非常努力地工作,然后他们把工作的所得和业余的时间都给了我,给我报很多的补习班,我就去读很多的补习班,他们跟我说,‘你要努力的学习,然后长大以后考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个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 等我到我父母那个年纪的时候,我40岁,我的孩子像我这么大,然后我再给她报很多补习班,老师,这不是轮回吗?”

我发现现在的孩子,那么小就能把人生看到这个份上,他们都是觉者。

然后我说:“那你怎么看待这些事呢?”

她说:“这样轮回有意义吗?我们一代一代人就这样活,就为了孩子去补更多的课,去考大学,这样有意义吗?”

我说:“是的,你觉得这样有意义吗?”

她说:“这没有意义!这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我说:“那你打算怎么办?你现在已经看到了这些,你想怎么办?”

她说:“我能怎么办?我才12岁,还读着书,我除了做学生,也不能做别的,我也只能在这个链条里去读书,我就只能这样。”

然后她说后面的时间还是要好好的读书,把外语成绩提上去。

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她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实相,这样小小的年纪,05后,他们这一代人一眼就能看到生命的实相。

我有时候和00后在一起交往的时候,也发现他们有这种本领,旧事物的本质和实相,他们一眼就能看得清。

他们知道所有的事物背后的东西是什么,但是他们依然在这里前行。

她说还是要学习,还是要努力,还是要这样。觉得没意义,那就先放一放,然后再向前走。

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学习的意义和动力到底是什么?

我们知道北大徐凯文老师做过一个调查,针对北大的新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这个调查的结果发现:

—30.4%的学生认为“学习没什么意义。”

—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什么意义。”

这是北大的学生,其实这一年大家也听到了一些新闻,北大某个顶尖的学生杀了自己的母亲,我们看到这个新闻就很震惊,这么优秀的顶尖的学生,他们的亲子关系出了什么问题?

据说他逃了一年多,最后被抓到了。

我们也听到一些这样的说法,“孩子是养大了,然后也出了国了,留了学了,但不愿意跟人交往,不愿意交男朋友,或不愿意交女朋友,不愿意这样那样,然后不愿意理我们,不是要钱就不会联系我们。”

我们的家到底怎么了?

那我们回到初心这个地方,回到我们的“家”。

我们说这个连接里到底什么是最宝贵的东西?

在我们催促孩子快速奔跑的时候,我们忘记了什么?

我们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都奔着成绩去了。有什么是我们忽略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动力是什么?

做这些干什么、跑得那么快干什么?

在竞争中都拿了第一,然后下一辈继续轮回干什么?

下一辈总会做一些和上一辈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去探索这些的时候,其实真的要问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到底要什么?”

父母要什么?

总归是要孩子活下去,或者更好地活下去。

这个更好地活下去,里面包含的是什么内容?

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收入、更好的婚姻、更好的身体、更好地探索世界、更好的什么......

有一些是在我们的大脑认知里的,还有一些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因为时代在发展,变化实在太快,对他们来说更好地活下去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活下去吗?

我看北大的调查报告,学生写自己的感受,这是被称为学霸的学生所说的。

“我觉得我像活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孤岛上,我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时不时的有恐惧袭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总是要按照别人的逻辑去活。”

对他来说什么叫更好地活下去?

我们以为对他们来说,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来说,考上大学,就是他们要去的地方,但是当他们踏进大学门槛的时候,他们才忽然发现这只是人生的一个台阶而已。

一直要奔跑吗?这是我们要关注的。

什么是我们认为的更好?

一直在奔跑、人和人的连接、家里的温暖、爱的连接和传递……

到底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

回到初心,回到爱的连接。

回到初心,这个家是一个连接什么的地方,这里关系是最重要的。

关系是什么,人和人的连接、彼此的看见、彼此的疼惜、有不一致的地方、有冲突的地方,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到这里。

社会的细胞,它会衍生出更多彼此的连接在这个细胞里,会透过这个细胞向社会的其他层面去扩散。

我看到《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9年的数据,实际上截止到2019年,中国有4.48亿户家庭人口,到了2020年预期是4.52亿家庭人口,这么多的家庭人口。

在这个家里,他们之间彼此怎样连接?

对家庭有怎样的期许?

最后这个家要去向哪里?

而我们的孩子要去向哪里?

这是一个我们共同面对的议题,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变化实在太大和太快了,每一辈人身上都有着上一辈人没有的东西,我们把这个超越性的部分叫做“进化”。

挺有意思的一个事,就是你发现95后他们到了找工作的年龄,公司里如果说我们公司有加班习惯的,他们可能就不愿意,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跟以前的人是不一样的,对吗?

但是他一旦踏进这个公司,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他学,他会主动加班,然后你发现他的办公室的灯亮到很晚,一批一批都是这样的。

孩子到青年人,他们身上还会有其他的创新的东西、新颖的思维等等,是超越上一辈人的,这是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已经到了后喻文化时代,这个时代就意味着年长的人要向年轻人学习。

在农业社会,老人家可以说,“我走过的路和桥比你吃过的小米粒还多。”那时我们可以这样对年轻人说,现在你不敢这么说。

因为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或者到了后信息时代,需要的是对信息的把握,对更多新的东西的理解,还有对事物的理解,那种通透的看见的能力。

不要看他年龄小,他知道得真的很通透,是不一样的。

因为未来有很多未知,所以我们都恐惧。

恐惧将伴随我们,这是一个过程,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去操控下一代,不是完全去操控就会有更好的未来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后喻文明的时代,我们需要一起携手去走向未来和面对未知。

请记得“家”的初心,我们是要带上爱,带上家里的人和人之间彼此有意义的连接向前走的。

人间最快乐的事,其实最美好的事,也是人和人之间建立这种有意义的连接。

来源: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微信号 丨图:本报资料照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5-09 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