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朱瑞霞,中共党员,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模块部电焊工,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江南造船电焊工朱瑞霞二十多年如一日——练就“钢铁上的绣花功夫”, 构筑中国船舰钢筋铁骨-LMLPHP                        

弧光闪烁、焊花飞舞……一个面罩,一把焊枪,一身防护服,朱瑞霞用22年时间,练就一双巧手,成为一位响当当的“钢铁裁缝”,构筑中国船舰的钢筋铁骨,在远望系列船、雪龙2号、南昌舰以及高技术民船等国之重器的建造中屡建功勋。

一生一事,将每一条焊缝做到极致

严苛严谨,专注坚守,奏响钢与火的交响曲,朱瑞霞在飞舞的焊花中,用不服输的执着干劲剪裁缝补钢铁,弘扬着工匠精神。经她手的焊缝,一次拍片合格率可达98.5%,远高于公司和部门指标,是实打实的“蒙面焊匠”。

自1998年进入江南造船工作以来,她从一名普通外来务工人员成长为氩弧焊技师、班组技术骨干、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先后攻克了镍铜管焊接变形、HDR不锈钢焊接、钛合金焊接等一系列高难度问题,创新研制的特有工装得到外国专家的认可和推广应用。

当学徒时,她连焊枪都把不稳,不服输的她经常早出晚归,请教老师傅,对焊枪的使用角度、焊接的电流电压、施焊的方法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并利用一切机会练腕力、练蹲姿、练呼吸、练耐力、练韧劲。为了练习手的平稳度,她在手臂下方吊重物练平举,一练就是半天,手腕累得酸疼、肿胀,飞溅的焊花落在手臂上烫起水泡。日积月累,她仅用一年时间就能独当一面,三年时间成为班组先锋,七年成为班组技术骨干,被公司授予“优秀外来务工青年”称号。

由朱瑞霞焊接成型的器件,被徒弟视为“钢铁上的绣花功夫”,焊缝犹如鱼鳞纹——这代表着匀称、密实,说明两块钢铁真正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想要焊出完美的鱼鳞纹,手不抖是关键,焊枪与焊件之间要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焊枪以匀速运动,一旦有停顿就会功亏一篑。带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心思,朱瑞霞以一双巧手,像缝衣服一样,一针一线把它们焊得浑然天成。

在江南造船建造全球首个组合型MarkⅢ(Flex)型LNG(液化天然气)围护系统模拟舱时,艰巨的技术攻关任务落在朱瑞霞的班组。她带领班组精英迎难而上,利用自己的技术基础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数据,进行反复研究、试验、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焊接方案。她创新研制了特有的工装,然后制定出最重要的五大项技术措施、八个技术参数、十条施工要求,成功地解决了液货围护系统不锈钢波纹板的焊接难题。焊接的质量得到船东和外国专家的认可,公司顺利取得了该系统的建造资质。

有技不独有,用“传帮带”引领发展

一代师傅教会一代徒弟。如今的朱瑞霞成为技术研发主力,并在技能传承、技能开发、教学改革、比赛指导等领域中担任核心指导力量,并整理了一整套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焊工指导技术培训方法,毫无保留、手把手地精心传教。

焊接工作本来就比较枯燥单调,每天都要打磨、焊接、检验,很少有人能够一直坚持下来。她有感而发,“这个工作练到一个阶段,总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候就会想到放弃”。在教育新的徒弟时,她会反复告诉他们坚持到底。

2016年6月,以朱瑞霞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立。江南造船船型多,焊接材料复杂,产品开工前必须拿出各种正确的焊接参数,工作室承担了部分焊接试验工作。这里汇聚了焊工、铜工、钳工等高技能成员,建立了焊接技能、铜工技能、钳工技能等实训工场,对员工进行技能实训,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如今,她先后为公司带教出26名徒弟,其中14名成为高级工、1名为技师、2名为班组长,所教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焊工技能比赛中荣获个人第一名和集体第一名等荣誉。

个人和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扶持。国家层面发布的政策明确指出将逐步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奋斗目标,提出实施工资激励计划、构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强化评价使用激励工作等政策措施,全面改善技术工人的待遇水平。

这些利好,让朱瑞霞和工作室的成员们感到万分激动,感叹技能工人的春天已经到来。在国家日益优化的政策环境下,她带领着更多年轻技工们书写着“敬业奉献,永攀高峰”的动人篇章。

09-21 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