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究竟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9月20日,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陶行知教育研究会会长吕左尔,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俞立中等近50位教育界权威人士汇聚2020首届金茂未来教育论坛,探讨未来教育与未来人才。
未来学校从哪里来?金茂学校总校长兼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长程红兵表示,“未来学校从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中来;从对当下教育的深度批判中来;从技术世界的颠覆性革命中来;也从对未来学校的浪漫想象中来。”
“信息社会的来临呼唤教育增强人们适应数字时代的能力。”尹后庆表示,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在我们的生活和教育领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在时代浪潮下,每一位教育者依然需要作出改变和坚守。学生在适应变化的时代的同时,具备数字时代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教师则应当认识到,不管技术如何变化,感悟心灵、点燃生命是老师的神圣职责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任何技术工具都不能替代人与人的心灵互动和情感交流。
未来究竟应该培养怎么样的人才?俞立中提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该关注当今时代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模式。”他认为,未来人才培养模式会不断创新,其中自主学习能力、学科交叉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将变得越发重要。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需要面向未来的教师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在演讲《学校学习的未来》中提到,学校是一个专业化学习的地方,教师要借用课程,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崔允漷教授认为未来的学校应当把握学校学习的特性、提升技术含量以及重视教师专业水准。
“如果教师掌握了多元的教学方法,无论你教什么,多多研究教学内容,尝试用多种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以视频的形式对当下的教师提出建议:教师要做到个性化教育,尽可能了解每个学生,这种了解可以传达给其他老师,可以作为未来教学方式的参考,也可以在不同课堂里应用。
未来教育的创新离不开技术和科技的支持,上海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指出:教育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划一的教育转向按个人需求和偏好定制的个性化教育, 即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转变。
他透露,当下,教育界正在探索通过综合数据建模,为孩子建立“数字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