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个线下学习名额“秒光”,这就是申城青少年编程课程的火爆程度。作为2020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的重点活动,昨天,市科协下属上海科学教育中心联手腾讯启动上海青少年编程追梦营。这是市科协围绕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求,以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等项目为抓手,与企业跨界合作,全面促进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新举措。
“和画画、写作一样,编程已成为这一代青少年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腾讯互动娱乐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说,随着越来越多青少年成为小小程序员,家长需要换一种眼光看编程。
在玩《超级玛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马里奥顶蘑菇背后的代码是什么?在玩《小蜜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何用坐标思维来规避“子弹”?前有苹果推出游戏编程教学软件“雨燕”,后有腾讯推出游戏编程软件“扣叮”,编程学习正日趋可视化、游戏化。
为何用游戏思维学编程?腾讯项目专家、游戏制作人郭必坚举例说,在经典的《超级玛丽》游戏中,主人公马里奥每一次起跳,在编程中就变为“纵坐标+1”,书本上枯燥的代码化成形象的动作,孩子们理解编程语言就容易多了。
就像画家用笔在纸张上勾勒泼墨一样,编程也可视为青年少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比如在学习艺术编程时,郭必坚会让孩子想象用计算机语言表达出线条、色彩,并用他们可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按照这种逻辑的表达就是编程。
去年的青少年编程追梦营上,孩子们的一个编程创意让大人们惊艳:利用AI图像识别和硬件自身的检测能力,检测垃圾周围的空气湿度,以此区分干垃圾和湿垃圾,湿度这一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因素被孩子们抓住,并用编程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活动现场,一位家长说,孩子本就喜欢打游戏,她希望通过编程学习,能让孩子从游戏中学有所得。玩游戏和学编程真能画上等号吗?郑磊表示,单凭游戏不可能成为编程高手。“不管任何学科,游戏主要都是引导和激发兴趣,真要深入学习,还是要回到书本。”他说,“啃书本”固然枯燥,但对编程的热爱会让孩子坚持下来。
对于游戏,孩子和大人的理解并不相同,在某些方面,孩子的理解或许更深。腾讯游戏的大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大都能读懂游戏中各种设计的目的,并用自己的方式规避它们。郑磊建议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沉迷游戏,不妨和他们好好讨论是被什么而吸引,或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富晔表示,用玩游戏的方式玩编程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孩子关注科学的手段,被吸引来的人群中说不定就有一些有潜质的“编程高手”。
据悉,今年的青少年编程追梦营活动将覆盖全国三万青少年人群,最有创意的孩子将带着作品参加年底举行的编程嘉年华活动。
图片:市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