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上海假肢厂迎来了“旧厂焕新颜”的一刻。今天上午,上海市康复辅助器具创新产品体验馆正式揭幕,其地点正是上海假肢厂的一楼。该体验馆是上海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空间布局“2+2”中的两大体验馆之一,定位于面向普通市民的创新体验馆,囊括了58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康复辅具产品。
在迈入深度老龄化的上海,康复辅具的使用率远远不及欧美、日本等国家。在许多专家学者看来,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会产生正常的老化现象,此时就需要各类康复辅具帮助老人提升生活质量。但在上海,受限于传统观念,老人们对康复辅具的概念仍停留于轮椅、拐杖等传统产品。
为改变这一现象,上海相关部门已开始行动。在此前举行的2020上海“民生访谈”直播间里,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曾透露,上海将继续加大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从去年底的70个街镇 “扩围”至150个。这是上海用“租赁”形式破解老年人康复辅具价高难题的一次有益探索。
在大范围向下延伸布点的同时,上海也积极引入最新、最潮的“科技+康养”理念。“这个体验馆内的展示商品不算多,但其中好几款是目前市面上仍未大范围应用的,我们希望能让更多普通市民看到全球最新、最前沿的康复辅具产品,为他们的老年生活提供更多可能。”体验馆运营方负责人江晓隽告诉记者。
步入体验馆内,一款中医智能镜人气十足。通过扫描使用者的面部、舌苔,并结合相关量表问卷,一份独家定制的面诊结果就能出炉。根据面诊结果,量身定制的养生方案也会在屏幕上迅速显示,涵盖饮食调养、茶饮养生、穴位按压等多个方面的养生方案。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智能镜最适合的落地场景在社区,包括为老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酷炫的新技术之外,不少前来参观的老人们最关心——“这些产品究竟能不能解决我们的痛点问题?”80多岁的张爷爷是首批参观者,身体硬朗的他专门来为刚做好手术的亲戚寻找适用的康复辅具。在体验馆内兜了一圈,张老觉得,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外骨骼机器人、防走失的安全报警器最实用。他告诉记者,他最期待看到出行、防走失这两大场景的更多新产品。许多像他一样的同龄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公房内,“悬空”成了他们面临的共同难题。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产品帮助他们解决各式各样的出行困扰。
在展示新品、新技术之余,这间面向普通市民的体验馆还将打造康复辅具领域的“众创空间”。“在产品展示区域之外,我们还设计了大量可以讨论的公共区域。”江晓隽说,他们未来计划每月都在体验馆内开展主题活动,在普及康复辅具知识的同时,吸引更多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她告诉记者,这是为了充分撬动供给、需求两端的市场,传递出一种积极信号,让康复辅具产业在上海更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