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别墅一幢幢,宽阔的道路绕村庄,美丽的高党令人神往……”在高党社区百姓大舞台,农民艺术团演唱的《幸福高党》唱出了高党人如今的幸福生活。

阳春四月,风和日丽,静谧舒适。走在位于风景秀丽的古黄河畔的睢宁县姚集镇高党社区,干净整洁的道路,笔挺的行道树,一排排粉墙黛瓦的乡村别墅,房前屋后鲜花盛开,恰似一幅田园风光画。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在高党,上了年纪的人都记着这样一首古老的歌谣。黄河曾经带给高党繁荣和兴旺,也因改道给高党带来了灾难与痛苦,成为古黄河沿线的经济薄弱村。如今,高党贫穷落后之地变成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宜居之所。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413.6万元,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农村美,农民富,离不开农业强的基础性支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农业振兴是重中之重。高党村共有耕地28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作物,结构单一、效益低下。近年来,高党依托镇农业公司+村农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2200亩,土地规模化经营比例超过70%。

高党的创新不止稻虾共养,优质猕猴桃基地、向日葵花海、园艺草皮基地……一批优质农业项目的引入让高党的土地经济效益得以最大发挥。

在实行集中居住前,村庄布局零散,闲置大量土地;基础设施配套欠缺,村民居住环境较差。“以前一亩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村里到处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

通过集中居住让高党“旧貌换新颜”,让传统农村变为新型社区。高党新增耕地500亩,加上原有的70亩河滩地,每年增加集体经营收入90万元;集体流转1500亩土地,每年增加集体经营收入200万元;通过租赁标准厂房,市场化运作沼气池、光伏发电等措施,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7万元……村集体有了收入,村民的致富更有保障。

“从俺家到工厂,只要五分钟。”是高党服装厂写在厂门口的口号,走进二楼生产车间,女工王苏正做着给裙子做卷边的工序,“我以前在家带孩子,没有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就是服装厂,又能照顾小孩,我每月计件收入达3000元,生活越来越好了。”

在高党广场东侧,有一处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进了纺织、鞋服等无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王苏所在的威斯汀服装厂,年出口服装约36万件,贸易额达8000万元,带动村里3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社区主干道有名的商业街,共有门面73家,布衣店、老酒坊、传统柳编、剪纸坊更是吸引无数游客,也让甜油坊焕发新生机。甜油是高党的传统产业,李前彬家的甜油坊以前只能小批量生产,零散销售到周边,年收入只有3—5万元。现在他的甜油坊占地约800平方米,年产量增至15万斤,另外还新增了榨菜、咸鸭蛋等产品,年产值超过1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

“高党的变化首先从人的气质上看,在村里遇到高党人都是笑口常开,生活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支部书记宋斌自豪地说。

在百姓大舞台上,一群老人正身着演出服在排练节目。“以前也没有这闲工夫弄这些,现在生活好了,我专门负责这个艺术团,村民们有的也会主动参与进来,一起表演,在春节、中秋节、劳动节等重要节点都会组织演出。”周发财是艺术团的负责人,他说,团员中最年轻的五十多岁,年龄最大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天唱唱跳跳,非常开心,精神面貌非常好。

现在,高党居民跟城里人一样享受完善的公共服务,社区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省级示范幼儿园、老年服务中心、乡学院、省级示范卫生室、文体活动中心、休闲公园等一批功能性设施。“我们对老年服务中心里面居住的33位军烈属、孤寡老人均由社区提供免食宿服务。”高党社区党支部书记宋斌介绍。

04-30 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