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路已行到了收官之际;从开天辟地到一世纪正青春的当下,中国共产党也将带领中国人民迈入百年节点。 

站在时代的里程碑前,记录、抒写、讴歌伟大的历史时刻,无疑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重大的时间节点,就是创作的时空坐标,上海的文艺工作者正以空前热情,用心用情用功投身创作。大家目标一致——力争捧出具有历史高度、富有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回应重大主题,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叙事的四梁八柱,以文艺创作的花繁叶茂献给党和人民。

9月23日,全市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在上海文艺会堂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发布首批39个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吹响上海文艺战线重大主题创作“冲锋号”。全市各创作单位进入挂图冲刺阶段,奋力推动上海文艺创作从高原攀向高峰,书写新时代文艺创作精彩答卷。

会议强调,坚持“四个对标对表”,切实增强推进重点文艺创作的紧迫感;聚焦重点发力,实现在重点项目、上海特色现实题材、薄弱门类和创作品质上的“四个突破”;狠抓责任落实、狠抓全程保障、狠抓工程进度、狠抓宣传推广,依靠“四个抓手”紧紧抓牢重点文艺创作的“牛鼻子”。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组织保障,聚焦重点发力,不负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的期待,不负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厚爱,用彰显上海特质、上海水平的精品力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庆祝建党百年献礼!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出席会议并讲话。

上海加紧重大文艺创作,力求扛鼎之作献礼百年建党与全面小康-LMLPHP

一、把握“两个坐标”,切实增强重点文艺创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百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上海文艺创作将以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为工作坐标,增强文艺创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创作动能,集中力量打造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原创精品,为激励人民群众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接续奋斗作出应有贡献。

上海加紧重大文艺创作,力求扛鼎之作献礼百年建党与全面小康-LMLPHP

近几年来,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推出了《大江大河》《大浦东》《外滩钟声》等一批优秀剧作,形成中国电视荧屏的“上海现象”。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推出了电影《攀登者》、电视剧《特赦1959》《小欢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一批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俱佳的作品。去年上海5个门类6部作品荣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排名全国第二,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奖,创历届上海参评“五个一工程”的最好成绩。今年疫情发生后,上海文艺战线率先发起“艺起前行”系列活动,第一时间推出歌曲《勇气》《忘不了》、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等优秀作品,在抖音平台集聚主题短视频2.2万个,点击量近14亿,其中不乏全网推送的爆款之作,影响力辐射全国;同时,上海出品的《安家》《猎狐》《三十而已》等积极回应现实关切,实现了2020年国产电视剧热播榜单的大接力。

上海加紧重大文艺创作,力求扛鼎之作献礼百年建党与全面小康-LMLPHP

上海将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点组织重大文艺创作的成功经验,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为指引,打造与“党的诞生地”地位相匹配的扛鼎之作,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作出新的贡献。

二、聚焦“四个突破”,着力推出一批反映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现实题材精品力作

一是在重点项目上实现突破。各创作单位将凝神聚力抓落实、抓推进、抓提高,努力将重点项目打造成为标杆性、现象级的“高峰之作”“扛鼎之作”。其中,建党百年献礼影片《1921》已开机拍摄,《密档》已完成剧本创作,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功勋》《大国担当》《在一起》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策划组织的4+2+1重点剧目,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定档9月29日播出。歌剧《晨钟》和越剧现代戏《山海情深》将在“国内优秀原创戏剧舞台作品上海展演”期间与观众见面。“日出东方”青年美术创作项目已进入深化稿创作阶段。

上海加紧重大文艺创作,力求扛鼎之作献礼百年建党与全面小康-LMLPHP

二是在上海题材尤其上海特色现实题材方面实现突破。聚焦“近代的上海”“革命圣地的上海”“英雄的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及改革开放的上海”“现代都市的上海”,深入发掘城市内涵,展现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底蕴。各艺术门类共同发力,发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起点”文学系列、戏剧《前哨》《早春》、广播剧《龙华颂》、电视纪录片《龙华》等主题创作合力讲好龙华英烈故事,打造上海红色IP,形成作品矩阵。现实题材创作聚焦“五个中心”建设、浦东开发开放,电影《大城大楼》、电视剧《城中之城》、纪实文学《奋斗与梦想》生动展现上海在提升城市能级,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工作中取得的新成就。

上海加紧重大文艺创作,力求扛鼎之作献礼百年建党与全面小康-LMLPHP

三是在薄弱门类上实现突破。梳理题材和体裁空缺,补足创作短板。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排查上海文艺创作的软肋、痛点、弱项,深入分析、科学论证,制定完善提高的执行方案和工作路线。从9月到11月,上海组织“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将兄弟省市针对两大主题新创的优秀剧目请到家门口,演出第二天就召开创作现场交流会,各创作主体一起寻差距、找不足、促创新。

四是在创作品质上实现突破。总结海派红色经典创作经验,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注重艺术创作的求精、求新、求变。电影《长空之王》聚焦“90后”军人,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电视剧《大江大河2》秉持前作的工匠精神,从细节处精心打磨剧作;电视剧《小舍得》继续走“小正大”路线,传递温暖现实主义关怀。推动表现手法创新、审美样式创新,坚持内容为王、创意制胜。注重继承创新和交流借鉴相结合,电视剧《大上海》改编自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获奖图书《战上海》,探索优质文学IP转化。现代昆剧《红色娘子军》积极开拓现实题材创作之路,努力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三、落实四个工作抓手,为高质量完成创作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抓责任落实。提高组织化程度,整合体制内外形成合力,聚集更多优秀团队、优秀人才,举全市之力打好重大主题文艺创作攻坚战。把出作品作为文艺创作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按照两个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节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全力以赴抓好重点创作。

二是抓全程保障。发扬上海文艺创作优秀传统,用好既有工作抓手,以时间上的“早介入”换取工作上的“主动权”,以选题上的“工作前置”赢得主题创作推进中的“身位领先”。针对重点项目和处于“拔节育穗”关键阶段的项目,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实现各创作环节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运转。用好本市各类文艺基金、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予以倾斜支持、精准扶持;用足各种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帮助资金困难的重点项目渡过难关。

上海加紧重大文艺创作,力求扛鼎之作献礼百年建党与全面小康-LMLPHP

三是抓项目进度。本市各文艺创作主体倒排进度、挂图作战,把提高创作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以“工匠精神”铸就精品力作。

四是抓宣传推广。打好组合拳,推动创作生产与宣传推介结合,精心选择展出、展演、展映平台,用好黄金时段、热门档期,形成宣传声势。实现网上网下传播渠道融合,树立互联网思维,注重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作用,让优秀作品产生“破圈”影响,吸引、培养更多青年受众。

附: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名单

一、重点电影项目

1. 电影《1921》

2. 电影《大城大楼》

3. 电影《长空之王》

4. 电影《猎狐行动》

5. 电影《密档》

二、重点电视剧、纪录片项目

6.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

7. 电视剧《功勋》

8. 电视剧《大国担当》

9. 电视剧《在一起》

10.电视剧《战上海》

11.电视剧《城中之城》

12.电视剧《大江大河2》

13.电视剧《小舍得》

14.电视剧《落地生根》

15.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

16.纪录片《龙华》

17.纪录片《小康中国》

18.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

三、重点综艺节目

19.电视公益扶贫节目《我们在行动》

20.《闪亮的名字》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特别节目

四、重点广播剧项目

21.广播剧《龙华颂》

五、重点戏剧舞台项目

22.歌剧《晨钟》

23.芭蕾舞剧《宝塔山下的秧歌》

24.京剧《龙潭英杰》

25.京剧《北平无战事》

26.昆剧《红色娘子军》

27.沪剧《一号机密》

28.沪剧《陈毅在上海》

29.音画诗《唱支山歌给党听》

30.交响组诗《百年颂》

31.交响乐《中国颂》

32.话剧《前哨》

33.沪剧《早春》

34.歌剧《康定“情”歌》

35.越剧《山海情深》

36.民乐现场《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

六、重点文学项目

37.“红色起点”文学系列

38.《奋斗与梦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叙事(1978--2020)》

七、重点美术项目

39. 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

09-23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