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地表水厂絮凝沉淀池
“现在,我们也跟城里人一样,喝上干净甘甜的自来水了。”江苏沛县安国镇张庄村,换掉手压井,正在用自来水洗菜的农妇杨巧荣满心欢喜,“拧开水龙头,清水汩汩流。”和杨巧荣一样,如今,张庄村的居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沛县安国镇张庄村村民杨巧荣
几年前,这里的人们饮水还是另外一副模样。沛县城镇的居民饮水主要依靠城内分布的20多座深水井,水量较小,水质难以保障,居民出现水质性缺水,用水矛盾较为突出。村民们依靠手压井汲取地下水,水苦、碱大,部分指标超标。和城里人一样用上干净、方便的自来水,成了几代人的共同夙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以来,距离微山湖不足5公里的沛县,即便是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也主要取自地下水,没能喝上微山湖的水。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被誉为首批“中国五大好水”之一,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担负着输水走廊和调蓄水库的重任。
▲微山湖湖西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当时,为解决这一民生难题,沛县人民政府兴建了一座10万吨的常规处理工艺的水厂,开始尝试从微山湖引水。但由于供水工程规模较小,供水保证率和及时率偏低,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让农村喝上城镇的自来水,城镇用上更优质的水源。”沛县深刻认识到,“全县一盘棋,城乡一张网”,要彻底解决用水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引湖入城,引湖入村。
2016年底,沛县统筹城乡供水一体化,将“引湖入城,引湖入村”列为民生项目的重头戏。一座座水厂,提升改造,高速运行;一根根输水管,“走街串巷”,全面铺开;一股股清泉,不仅流入了居民家中,更淌进了百姓心田。
在沛县城镇,“三纵三横”供水管网全线贯通并通水运行,填补了老城区压力不足的短板;在乡村,打通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最后一公里”,实现镇镇通、村村通和户户通。
▲沛县地表水厂俯瞰图
历时近3年,沛县依托微山湖打造了一项浩大的兴水惠民工程,实施“七大工程”,铺设地下管网1500多公里,在地下并联成一张“巨网”,畅通城里和镇村的生命线,引湖入城,引湖入村,让全县130万父老乡亲都能喝上干净的地表水。国庆节前夕,随着河口水厂的试供水,沛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了全覆盖。
2017年,安国镇被列入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各村实施了两网搭接及“最后一公里”工程,家家户户安上了水龙头,不远处的送水泵房把甘甜的饮用水送到了家门口。
安国镇水利站长马运行说,该镇10万人口,用的都是来自微山湖的地表水,不仅水源优质,而且供水稳定。在安国镇汪堂新村集中居住区,居民杨大姐说,以往都是手压井打水吃,水硬碱大,烧水壶里经常结一层硬硬的水碱。如今,打开水龙头,自来水清澈甘甜。
▲汪堂新村的杨大姐用水龙头清洗蔬菜
和安国镇一样,沛县其它乡镇如今也用上了水源优质的地表水。“今年我县‘镇镇通、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计划2020年国庆节前全部完成任务。”沛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将彻底解决13个乡镇的饮水问题,全县农村实现全覆盖。”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难的是体制机制,缺的是资金来源。”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乡饮水安全是民生工程,政府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但实施这样的工程,巨大的投入成了一道坎。
怎样让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同时发力,推进民生事业?经过深思熟虑,沛县最终选择了成都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由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和沛县城市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沛县兴蓉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沛县供水PPP项目的实施。该项目不仅是国家和江苏省PPP双示范项目,也是江苏省第一个供水的PPP项目,总投资近25亿元。
▲44座加压泵如今遍布沛县城乡
▲沛县城乡供水远程监控自动控制中心
依托成都兴蓉环境的雄厚资金、技术、人才力量,沛县兴蓉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原水水质检测能力提升至46项,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提升至72项,大大提升了供水质量;启动全县74个小水厂的整合重组,努力实现统一供水、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和统一服务。
“来自微山湖水源地的水,进入水厂后,要经过十多道工序,完成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再通过供水管网流向千家万户。”沛县兴蓉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浩表示,在推进全域供水建设工程的同时,公司强化检测标准,专门委托第三方水质检测机构对原水、出厂水及管网水每月进行取样检测。
“圆了全县人民喝得起、喝的上优质地表水的梦想。”沛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信勇表示,“让农民也喝上像城里一样优质高效的自来水,让城里人也全部喝上优质高效的地表水,是各级政府应该越来越重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