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宁夏人老杨经过白内障手术后,再度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然而因担心自己的病情耽误在外务工的儿女,始终忍着病痛没再治疗。如今上海医生来了,他的病有希望了。
9月24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合作的“点亮夕阳”永达公益关爱老人眼健康项目正式启动,市一医院眼科团队为宁夏当地患者及医务人员带去了为期三天的“公益手术、大型义诊、全面授课”立体医疗帮扶活动。
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晓东教授介绍,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从公益专项资金中拨付100万定向用于宁夏地区贫困眼病患者的救助,改善因病致盲、因病致贫,助力实现健康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贡献上海力量,传递上海温度。
跨越400多公里,来见见上海医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视觉残疾人口已达到2.9亿,视觉残疾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使社会看护成本大幅上升,也带来因病致贫等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2.4亿人,老龄化使相关眼底病成首位致盲原因,预计2020年,我国难可逆、高致盲的老年黄斑变性患病数将高达3800万。
“目前,抗VEGF治疗是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对疾病危害的认识不充分和经济负担,失访率始终居高不下。”孙晓东告诉记者,湿性黄斑变性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我国每年新发眼底病患者中能接受抗VEGF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比例不到10%,失访率却高达80%。
其中,偏远贫困地区的患者由于无力承受治疗费用,就医路途遥远,失访率更高。
专家提示,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45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具体表现为看东西发暗、变形,还有视物缺损的范围越来越大。
位于宁南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县某贫困村,56岁的回族患者白先生已坚持打了四针抗VEGF,但是一针5000元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
他在宁夏五院的主治医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将市一医院眼科此次的公益项目告知了白先生。
上海专家的到来重新点燃了他对光明的希望。
“在符合受资助条件筛查,并在老家完成相关检查后,我便立刻搭火车赶了过来。”从隆德县到宁夏石嘴山市400多公里,搭乘火车近16个小时后,白先生终于抵达宁夏五院并被收治入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团队随即对其进行了二次筛查及相关参数核对。
“其实,每一位参加手术的患者我们都进行了前期的二次筛查及核对。”市一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刘堃告诉记者,为确保宁夏当地患者的绝对安全,团队部分医护人员特意在手术前一天抵达,为每一位制定了病例详情及独立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并由市一眼科团队王泓主任医师、刘海芸主任医师进行抗VEGF注射。
目前,白先生已完成眼内注射,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未来他将接受持续性的免费治疗。
据了解,之后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为中心,覆盖宁南、宁北,辐射甘肃、贵州等地,惠及更多少数民族贫困患者。
将国际先进手术设备搬至宁夏
宁夏地处西北,气候干旱少雨,风沙较大,紫外线光照强烈,致使白内障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因为经济原因,错过或延误治疗,将可能诱发多种眼部并发症,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伤害,最终失明。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此次还为当地贫困患者进行了免费复明手术。
“此次筛选及手术的患者年龄段多在60岁至80岁,且多为居住在养老院的无保老人或低保老人。”孙晓东说,为了让当地患者享受与上海同等医疗技术和手术体验,由多家国际眼科医疗公司组织了十余人后勤保障队,将国际先进的手术设备、显微镜等等,都从上海“搬”了过来。
对于关键手术设备,团队还进行了双备份,进行参数气压电力稳定性等调试,确保手术做到万无一失。
市一医院在为当地少数民族贫困患者带去近百台手术的同时,在义诊现场,100位患者正等候上海专家的问诊。
“义诊活动的开展,除了让贫困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也想进一步普及关于眼睛的疾病防治知识,增强他们自我保健意识和及早治疗的理念。”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许迅告诉记者,市一医院还对当地医生进行了专场的新技术讲授和带教,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眼科专家团队。
据悉,市一医院自1977年眼科主任张皙医疗帮扶贵州开始,到2014年全面启动援遵、援藏、援疆和云南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围绕医疗、教育、科研、管理四大核心,将扶贫、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实现精准对接、立体帮扶。
2019年,上海市一医院与上海永达公益基金会共同设立“点亮夕阳”贫困眼病患者眼健康专项资金,该项目为期三年,将针对老年性眼底病抗VEGF治疗、白内障复明手术、遗传眼病的基因筛查三类眼病治疗,聚焦社会根基老年群体,关注因贫困而遭受失明折磨的贫困老人。
项目启动一年,已成功救助眼病患者1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