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将至,人在"十鹿九回头"的松江,想到了一个老话题:行孝。我想说的是,如果爱是人类最宝贵的情感,那么"百善孝为先"的亲亲之爱,则是云间闪烁人性光辉的底色。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孝心、孝敬、孝道,一个孝字,构成了中华民族集体认同的重要社会道德标准和风尚。"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有人说,上有老下有小的"孝"字初出,上半部分形如一缕花白的须发,下半部分形似一童儿,表示老人与孩子相互依偎;也有人说,"孝"字的基本寓意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松江古贤对孝字的认知,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如《五茸志逸》载晚明陈继儒云:"万物生于土,人生于孝,故孝字从土。万物无土,便不能活;人而不孝,便无生理矣。"

李延昰《南吴旧话录》共计二十四卷,专记明代松江一郡人物之轶事遗闻,"孝友"列于忠义、政绩、才笔、俭素、廉介、谦厚、恬退、阴德、雅量、规讽、敬礼、任诞、闲逸、夙惠、游艺、赏誉、谐谑、旷达、感愤、寄托、豪迈、名社、闺彦之先,为开篇卷一;其中详记松郡孝子贤孙68人。读后深感,孝是一颗心,孝是一片情。用古贤的话来说:"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孝与贫富无关,也不以钱财给多给少为衡量标准,贵在心中有孝,情真意切。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句句都是人间真情自然流露,故而亲切走心。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余秋雨先生曾写过一篇《牌坊》,说"在乡间的各种工匠中,石匠的地位最高","石匠里边又分三等,最低一等砌凿墓碑,中间一等砌凿石桥,最高一等砌凿牌坊"。古代松江府城内外牌坊很多,方岳贡、陈继儒等修纂的崇祯《松江府志·坊表》中载有170多座,如果将诸如"贞节坊五、进士坊六"等一一详加统计,约为200座,其中载有孝坊,如普照寺前曾立"崇孝坊",里仁桥南有为孝子高承顺而立的"孝行坊",城北还有为杨应祈而立的一座"孝行坊"。据《松江人物》载,松江建有孝坊的历史始于明代,御史温如璋有感于华亭人徐亿孝行,奏请立坊,始有松江第一座孝坊。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家住泖西的徐亿,生活在明代嘉靖年间;温如璋是万历己丑进士,任御史后曾出巡两浙盐政。还原松江第一孝坊的故事,说的是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松江,为保父母安全,徐亿驾小船躲避泖里。脱险后,受到惊吓和风寒的母亲病重,父亲又患上了毒疮之疾。曾挥舞棍棒英勇抗击倭寇的徐亿,呼天祈求,望能以己身代母病躯。然而,苍天无语。他只能在悉心照料母亲的同时,扑下身去,像羊羔跪吸母乳那样,为父亲吮吸疽疮脓水。父母相继去世后,身子骨原本强壮的徐亿,哀毁骨立。他气绝过,也复苏过,结草庐日夜守护在父母的坟旁。坟墓离家不到四里,但他即便回家祭祖也不入妻妾房中。《松江人物》记其服丧完毕,不吃盐酪(咸的奶酪或果浆),十年不束发。徐忆晚年嬉游城市,有人拉他至家,叫子孙相认,讲述徐忆孝行事迹,祈盼子孙像他一样有孝心。也许,御史温如璋上书奏请,为徐忆立孝坊以表,正是听到以上故事后的故事。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众所周知,自秦以降,我国确立了监察御史制度。人们印象中的御史,专司监察之职,而明代御史温如璋奏请立孝坊一事,让我思接古今,想起2016年8月在上海市纪委指导下、由松江区纪委制作的一部反映陈继儒家训《安得长者言》和《好人歌》的专题片在中纪委网站上首播。由此看来,明代御史不仅司有纠察弹劾百官、维护纲纪的职责,且有立坊以表,涵养一方风清气正之责。对接当下,也可谓传统在传。从崇祯《松江府志·坊表》中看出,"坊者,表也","表贤如通德,表贵如鸣珂",坊立一地之标榜,表一城之精神。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仰望云间,怀想松江诸多孝子故事如昨夜星辰依然璀灿闪烁。最早出自明代小说的那个负心汉陈世美被人唾斥,而明代华亭人周渊的美名为人传颂。话说胡宗宪率部剿倭,周渊得以逃离险境。胡宗宪部下中有位名叫方福的人,知道周渊是位孝子后,有意将女儿嫁他。周渊回绝道:"父亲有命在先,早已委禽于陶氏,背弃她则失去仁义。"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尚不知陶氏母女不肯屈从倭寇,已投江自尽,先他而去。这个故事传开后,乡民称周渊为"孝子周家"。历史上,松郡有许多孝子受到官府表彰,如金山卫人蒋子良,照料年老多病的父亲无微不至,鸡鸣为父梳洗,盛夏则背父亲到凉爽之地,冬天备炉火暖酒,有事外出,托咐邻居谨慎护视,回归时,不忘给父亲带些美味食品。官府表其居所为"孝子之门"。华亭人张隽,曾任阳朔知县,父亲患病,多方求医,后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做成药膳进献父亲食用,父病得以痊愈。知府庄毓庆亲挂匾额于其门楣,谓之"孝子庐"。像这样割股与枣子一起煎汤给亲人食用治病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孝子身上,孝妻孝媳等也有史书传载。松江中所舍人袁清的女儿袁真真,嫁给了金山卫学生员曹云龙,公公重病卧床,婆婆拿刀进祠堂,欲剜股救夫。媳妇心念婆婆年老多病,扑上去夺刀自剜,以伤害自身代替婆婆伤痛。一念之精诚,感天动地。学士钱溥因此为袁真真作传。虽然在今天看来,割股当药治疾救人并不科学,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一刀下去,抛开是否真正药到病除不说,捧出一颗孝心之举,却是日月可鉴。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古代松江人的孝行里,不仅有诸如明万历年间,家住华亭县十五保的陈守贞,"孑身事母,手自纺织",所织精洁之布被呼为"陈孝子布"的故事见载于《谷水旧闻》,还有一种大道如天的江山社稷情怀,情牵致远而行的孝道。明代松江府华亭县包家杨氏,即包节、包孝兄弟之母,便是一位胸怀"大孝"的母亲。包氏兄弟先后于嘉靖十一年(1532)、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分别在北京、南京任监察御史。包节正气浩然,忠孝两全;包孝断案如神,人称包公重生。包氏兄弟去世后,均入祀乡贤祠。后人将他们的事迹浓缩成门联:“兄进士,弟进士,一天雨露;南御史,北御史,两地风霜。”风霜一词有其本义和喻义,风霜以别草木之性,比喻艰难辛苦,峻厉严肃,高洁坚贞,也代指御史之职。陆机《文赋》中就有"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之咏叹,其中的"怀霜"一词,有心怀高洁的意思。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杰出的女人,换句话说,是杰出的女人造就了成功的男人。从包氏兄弟为国效力,忠于职守,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可贵品格中看出,包母的优良品德、开阔胸襟、坚正操守,对涵养包氏兄弟品性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例如,包节任御史后杨氏已年老,他曾产生过上疏乞归侍奉母亲的想法,弟弟包孝也想请假回家。杨氏得知后,非常生气,她说:"我教育儿子,难道只为自己谋利而不为国家效力吗?"包节因此打消了乞归念想。后来包节因上疏弹劾当时守护陵园的大太监廖斌恃,反被诬陷为震惊了皇家陵园,下狱后又被谪戍至庄浪卫(今甘肃永登县)九年。母亲去世,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先于他还乡照料母亲的弟弟包孝,在母亲去世年余后也告病逝。虽然史料对包节被流放边远地区时长的说法不一,如《云间据目抄》记包节"谪戍庄浪卫者十有二年",但对包节闻母弟殒谢、悲伤而去的记载是一致的。当时惊悉一个个噩耗袭来的包节,日夜以泪洗面,一病不起,弥留之际遗命入棺遗体要穿衰绖,即用极粗生麻布制成,不缝边,以示无饰的最重丧服。他要在九泉之下告慰亡灵,他是大明的忠臣,也是哀悔无奈,唯有身着孝衣入棺,与母亲和弟弟团圆的孝子。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父死于忠,子死于孝",说的是明代松江杨允绳因直言不讳得罪严嵩,后被严嵩设计陷害下狱,其子杨应祈在父亲被绑赴西市处死前,绝食而死。此外,明代"四铁(铁口、铁膝、铁胆、铁骨)御史"冯恩,其长子冯行可,曾刺血上书,为父鸣冤,并请求代父而死。《松江人物》记载的这些故事,令人感叹无惧舍弃自我生命的云间孝子,一个个义薄云天,其代父赴死精神与日月同辉。深想一层,子孝父忠,彰显出一种孝亲爱国的中华美德情怀。如果说道德是华夏的精神脊梁,那么孝德品行,又何尚不是齐家之支撑,立身之根本。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在一点一滴沉浸的岁月中,"孝"写松江人和事的篇章一页页加厚。我在松江人书写的当代家训中读到不少新的内容,如顾雪梅说:"和为贵,家庭和睦是基础;孝为先,尊老敬老是美德;正为本,为人正直是根本。"潘安农说:"在家,当上孝下教;在外,当尊老爱幼;在公,当奉公执法;在私,当守住底线。"章清说:"为人丈夫要担当可靠,为人妻子要贤慧勤劳,为人子女要尊老尽孝。"徐秀景说:"做人要善良、厚道、有孝心,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近日与新浜镇林建村何家兄弟交谈,他们认为,小辈对长辈的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尊重长辈,二是尽力而为。何家的新家训是"孝从良知起,有能力帮助别人时多做好事;没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不做坏事,便是对社会和家庭负责任的孝行之举。"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当代松江人恪守孝道、相互关爱的故事很多,例如岳阳街道西林塔居民区的陈爱娣,亲力亲为照料养母和婆婆,陪伴十多年,精心侍奉,人称她是孝女、孝媳。又如中山街道五茸居民区的退休教师洪照生,与百岁老人沈老太虽无血缘关系,却视其为家中"老祖宗",三十余载"母子"情,让一身未婚的沈老太晚年无忧,儿女绕膝,幸福美满。还有方松街道祥和花苑的徐阿姨,含辛茹苦四十多年,照料脑瘫的女儿小芳,她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让不幸的女儿在她照料下多些快乐,过好每一天。像这样为孝默默付出、为爱无私奉献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拿我居住的小区来说,经常看到一位陪伴老奶奶散步的小伙子,和一位搀扶腿脚有疾母亲外出散心的姑娘。我在夕阳余辉中目送他们的背影,感叹虽然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茸城孝道上一路洒满金灿灿的人性光辉,使我深信不疑:再艰难的日子会因孝心陪伴捂暖生活日记每一天,再坎坷的人生会因心有阳光而被称之为"华年"。

【云间漫谈】“孝”写松江人和事-LMLPHP

当视线转向松江浦南,叶榭镇上有家济众影视文化传播公司,五年来拍摄了近500部与传承孝文化有关的影视作品。据悉,该公司一手抓传统孝道文化题材的改编创作和拍摄,从《二十四孝》《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入手创编故事;再就是着眼当下,从当地百姓现实生活入手,选择孝亲敬老,文明友善的生动事例,进行提炼加工,创作拍摄出品了一批网上热播的影视佳作。例如2019年在优酷、搜狐网播放的《暖阳》,就是根据叶榭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其中许多生动细节和朴实话语,让我触摸到孝心的温度和人间真情,如寒冬的太阳暖人心房,辉映夏季的江水澎拜激荡。"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从松江古今传承的孝文化中,我感受到了,孝心是一颗仁爱的感恩回报之心,是你给我一根火柴,我报你一个太阳;你助我一滴水珠,我报你一个海洋;是春夏秋冬知冷暖,日日夜夜有牵挂,无微不至奉献爱。孝心,就是这样平凡而又伟大。

谈古论今,古人的主流价值观以仁爱为核心,而仁爱又以孝悌之心为根本。孝悌之心向上提升,便有了互爱、互助之心,最终升华至"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爱境界。进而思接今年一月份以来,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在抗疫"逆行"的大考之路上,展现了"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伟大抗疫精神。回望经历一季寒冬的原野,再看看当下国人面对又一个冬天的微笑,我感受到了,有一种温暖叫云间柔光,有一种大爱叫孝行天下,有一种关怀叫在你身边。病床前,医护人员有着不是自己父母犹似父母般的款款深情和不是至亲胜过亲人般的体贴亲近。我曾眼底有泪、心中有光地观看过陆军等人编剧的《护士日记》,白衣天使从心灵深处溢出的无限深情,让我感叹英雄从未远去,孝子就在身旁,一种命运与共、温暖人间的大爱情怀,深刻庚子年中华民族喜迎春暖花开的走心记忆。我甚至感到自古相传的那句有前提条件的"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在感动中国的抗疫岁月里,已被改写为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不讲任何条件勇往直前!总之,社会需要孝行天下之道,人性需要孝文化滋养熏陶,生活需要孝心阳光照耀,做人莫忘感恩回报。

来源:人文松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9-28 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