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致辞
即将进入每年的秋冬“流感季”,公众不免担心新冠疫情是否会反弹。就在昨日闭幕的“第16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暨第4届东方耐药与感染大会(OCAMRI)联合年会”上,百余位参与一线抗疫的专家和万余名来自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感染、感控学者共聚云端,分享抗疫经验,探讨和展望中国感控的现状与未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在这场斗争中,感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感控新常态,我们在行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长、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李大川副局长、上海市卫健委秦净副主任、健康报社邓海华社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钟南山院士在致辞中讲到,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感控不仅在医疗机构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社区防控和社会防控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时至今日,我国虽已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战略成果,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应对秋冬季疫情反弹风险,如何更精准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院感防控,是多学科、多领域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为了推动中国感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有益探索,希望通过SIFIC年会这样一个集感染、感控、临床微生物和重症等领域的学术盛会,能让临床医务人员更懂感控,感控人员更懂感染和微生物,大家共同努力、协同推动感控学科的发展,保障医患和人民群众安全。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
目前,欧洲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暴发几乎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外防输入和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压力依然存在。李大川副局长在致辞中希望感控经受住考验,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反思不足,查找短板,从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机制建立、队伍建设等方面做纵深思考和探索,加强科学研究,积累循证依据,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切实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秦净
秦净副主任在致辞中希望感控能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探索科学感控、精准诊治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感控工作,为维护人民健康和医疗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樊嘉院士在致辞中讲到,“感控新常态、我们在行动”这样的大会主题充分体现了近期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在这样的新常态下,我们既要做好秋冬季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也要保障患者的常规诊疗需求,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中各位专家的思维碰撞,找到更多科学防控、精准感控的解决方案。
健康报社社长,党委书记邓海华
邓海华社长在致辞中谈到,疫情之下,健康报社、“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将会联合全国更多的感控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为疫情防控助力,展示国家级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优势和标杆力量。
大会主席,SIFIC创始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胡必杰教授在致辞中深有感触地谈到,在经历SARS、埃博拉等大的战役中,我们不断提高自己,修炼内功,追赶国际高水平感控。今天的中国感控,不仅在我们自己的主战场上对抗病毒,交上了靓丽的答卷,同时也在为全球感染病防控积极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展现了中国感控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由上海斯菲克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健康报社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分会联合主办,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全程采取云端模式,参与人数众多,1个主会场、60多个分会场、200多场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感控、感染、重症医学、临床药学、微生物等相关专业累计120余万人次在线参与。
“健康中国”全程实况转播了开幕式和全体大会。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专家和学者与大家分享了疫情防控、感染病诊治、抗菌药物管理、消毒隔离、多重耐药菌防控、临床微生物、患者安全等不同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最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是一次多学科、多领域深度融合的盛会,这是一次关于感染防控的思辨,这是一场与国际同步的探讨。“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与会专家的共识是:在中国感控30余年砥砺前行中,学界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浮云一别,流水十年,崭新的开局已然呈现,SIFIC将秉持初心,朝着价值感控、循证感控、精准感控、个体化感控继续努力,为健康中国助力,为全球战疫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