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咏青绘水彩画《岸草溪蘋绿未匀》,刊1914年9月《游戏杂志》第9期
舶来的水彩画在中国流传开来,是从上海开始的。从土山湾画馆走出的徐咏青(1880-1953),被誉为“中国水彩画第一人”。可惜,很长一段时间,徐咏青像是活在传说中——他的名字多见于各类美术史著作,而他的绘画作品面貌却甚为少见。
近日,“纪念徐咏青诞辰140周年”绘画文献展和研讨会于上海徐家汇源游客中心二楼举办,多达约30幅徐咏青绘画露出真容,一并亮相的,还有不少与徐咏青相关的文献档案。它们共同丰满着人们对于这位“中国水彩画第一人”的认识。展览之所以选在徐家汇源,是因为这一带正是徐咏青艺术起步的地方——当年的土山湾画馆就在这一带。
原来,徐咏青值得被记住的,不仅仅是他在水彩画方面的成就。
民国初年的徐咏青肖像,刊1914年10月10日《礼拜六》19期
徐咏青,上海松江人,幼年时被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收养,9岁随刘德斋习画。这刘德斋,是土山湾存续百年间执掌画馆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的一位。而徐咏青则被公认为画馆众多学生中声誉最隆的杰出代表。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近代史研究专家、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告诉文汇记者,徐咏青是刘德斋最喜爱的学生。刘德斋曾屡屡为徐咏青单独讲课。在画馆历年的诸项科目考试中,如画真人稿(人物写生)、临石膏像、临五色花鸟画、花卉写生、书法等,徐咏青几乎每项都考第一,因此而屡获奖励。日后,刘德斋又亲自安排画馆油画水平最高的老师王安德向徐咏青单独传授油画技法。1898年徐咏青满师后,因绘画成绩好,得以和王安德等一起成为画馆中有资格对外承接油画定单的少数几人之一,刘德斋为报王安德的倾心教育之情,还自己掏出两块银元表示酬谢。
此次展览中就有一张珍贵的合影,见证了这份师生情谊。这张合影摄于1912年4月,刘德斋70岁生日,画馆在龙华百步桥为其祝寿,徐咏青以老学生的身份特地赶来为老师祝寿。三个月后,刘德斋就因病辞世了,这张照片,很可能是这对师生唯一一次合影。
徐咏青绘杂志封面作品,1912年9月《妇女时报》第8期
理解徐咏青的艺术,绕不开他在商务印书馆等书局的工作经历。
徐咏青是1905年5月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美术工作的。此次展览展出的一套商务印书馆出版于1906年2月的《中学铅笔习画帖》,署名“商务印书馆”编辑,很可能是徐咏青进商务印书馆的“投名状”,因其当时名头不大,故“商务”未让他署名。这套习画帖共6册,循序渐进,非常适合当作绘画教材,也完全能够作为自学范本,故十分畅销——至1907年11月,这套书已经五印,1911年5月十印。
“这套书中的范画全部都是西画,可以看出一定出自经过严格西画训练的画家之手;而且,我们如果将此套教学用书和土山湾画馆当年的教材《绘画浅说》和《铅笔习画帖》作一番比较,两者的承继关系可说一目了然。这完全符合徐咏青的身份,而在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则根本找不出完全符合这种条件的第二人。”张伟说。
人们也能在此次展览中看到徐咏青为商务印书馆及其他书局出版的杂志所画的很多封面,其中包括有正书局的《小说时报》(1909年创刊)、《妇女时报》(1910年创刊)和商务印书馆的《妇女杂志》(1915年创刊),总数有几十幅之多。
张伟告诉文汇记者,在此之前,中国杂志的封面画主要为装饰图案、实物花草等,冷峻素雅,但却远离社会,缺少人间烟火气。而徐咏青绘制的这些封面,大多数为时装妇女,无论是人物本身以及她们所穿服饰和周边器物,都来自于实际生活,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而且,出现在他画笔下的妇女形象,几乎都是投身社会的读书女子,而非以往纯粹依赖男人的贤妻良母。“徐咏青的这些人物画作品,不但开创了封面画反映现实的先河,而且也成为他以后参与创作月份牌的一次可贵实践。”
这些创作背后,还藏着徐咏青更深一层的美术观。在他看来,美术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虚空之物,而恰恰就是日常生活的延伸,何况当时还略显小众,少为人知的水彩画,更需要有人向市民普及。他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让人们享受美术带来的美好。
徐咏青1914年为《时报》创刊10周年绘时装仕女图
在商务印书馆,徐咏青还开班授课,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日后在月份牌画界叱姹风云的杭稚英、金梅生、金雪尘等名家,都是徐咏青的学生。
徐咏青自己也画月份牌,并且他的月份牌十分有特色,几乎无一例外是以水彩画的,大多画的是风景,有别于当时市面上以人物为主的月份牌。
且看此次展出的徐咏青于1923和1924连续两年画的亚细亚火油洋烛月份牌《深山古刹》和《杭州灵隐寺》,以及同时期画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月份牌《苏州虎丘塔》,烟雨迷蒙,古味森然,山色空灵,物人参差,虚实相间,干湿并举,不仅造型、立体感表现得极其精确,而且质感饱满,色彩厚实明亮,给人以清新厚重之感。这样的画面无不显示出他自小打下的坚实的素描和色彩基础。日后画名驰誉欧洲的张充仁曾说:“在他(徐咏青)之后中国才开始有了真正的水彩画家。”
徐咏青为英商亚细亚火油洋烛绘1924年月份牌《深山古刹》
当时的月份牌创作,流行合作互补的“双人绘”。此次展览中就有一些这样的作品。例如,有幅名为《树下沉思图》的月份牌,是徐咏青与郑曼陀在1920年代初合作绘制的,徐咏青主画风景,郑曼陀负责人物,两位画家各展所长。还有一幅创作于1920年的月份牌,来自徐咏青和丁云先的合作,是为华成火险公司绘制的,徐咏青依然承担的是画中的风景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徐咏青并非完全不画人物。1924年和1925年,他连续两年都为韦亷士医生药局画过人物主题的月份牌。1924年画的一幅,画面是一户四口之家温馨的室内图景;1925年画的一幅,画面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将年画娃娃般的孩子扛在肩头。这两幅作品都现身此次展览,让人们得以看见徐咏青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徐咏青绘《韦廉士医生药局1925年月份牌》
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以徐咏青以及这个展览作为切口,值得展开的研究还有很多。
例如,有人提出,从此次展出的徐咏青当年课堂示范的素描中,能够看到很多写意的成分,看到笔锋,这似乎意味着他在绘画教学中拿来西方的东西时,已经做出了一些东西方融合的探索,围绕这种探索的研究值得深入下去。
也有人说道,今天上海的年轻人喜欢画水彩画的有很多,朱家角也早就有了国际水彩画双年展,上海水彩画的脉络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徐咏青绘素描《一片白色》,刊1930年4月6日《艺友》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