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棉球、口罩往哪丢?吃垃圾竟会“吐”钱?沪上医院高校用“金点子”助推垃圾分类-LMLPHP

抽好血后,棉球丢在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惊喜地发现,去年年底起,检验处旁多了一个细高状的医疗废物回收桶——棉球丢弃处。

看似简易的装置,实则是养成患者垃圾分类好习惯的用心之举。

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但对人流庞杂的医院与高校而言,垃圾分类并非易事。

9月28日,记者跟随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每月一访”活动,走访沪上多所医院与高校。记者发现,面对难题,医院与高校迎难而上,不少“金点子”让垃圾分类变得简单、高效了。

特制回收箱,棉球口罩不再错丢

在日常就诊过程中,由于病患及家属缺乏对棉球、药品、口罩等医疗废弃物垃圾的认知,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投现象并不少见。

“医院的患者近半数来自外地,对垃圾分类没明确的意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后保处(北)副处长施慧告诉记者,此前很多患者将使用过的棉球丢入干垃圾桶内,医疗废弃物放错了地方,让院方很为难。

区别于社区、学校等一般场所,医院的医疗垃圾如若处理不当,可能酿成大祸。

从灭烟垃圾桶获得灵感,市一医院自制简易棉球丢弃桶,投放口仅几厘米,配上医疗废弃物标志性的黄色标识,患者很“买账”。每天,清洁人员都要清运四五次棉球废弃物。

垃圾分类考验的不仅是耐心与态度,还有智慧。

疫情期间,废弃口罩如何处理?市一医院后保处再一次头脑风暴,于四月在住院部投放废弃口罩消毒回收柜先行试点。外观如同信箱的回收柜,内设紫外线杀菌灯,用起来很方便。

医院里棉球、口罩往哪丢?吃垃圾竟会“吐”钱?沪上医院高校用“金点子”助推垃圾分类-LMLPHP

除了巧用“金点子”,增设特殊回收箱外,沪上多家医院都采用了“编号标注”的方法。在市一医院的垃圾站,每个垃圾桶上均有编号,可追溯源头,避免了四分类垃圾的混装、错装。

在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病房的保洁阿姨正对收运来的垃圾做记录,日期、病区、科室,一目了然。

医院里棉球、口罩往哪丢?吃垃圾竟会“吐”钱?沪上医院高校用“金点子”助推垃圾分类-LMLPHP

瑞金医院总务处副处长沈贻萍告诉记者,医院对生活垃圾检查严格,若发现未分类的情况即予以拒收,并逐级汇报,确保生活垃圾正确分类后进入环卫清运。

通过上述举措,今年6月,瑞金医院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同比去年6月:湿垃圾从每天440千克增至2400千克,可回收物从每天590千克增至736千克,干垃圾从每天1.3万千克减至1万千克,成效显著。

吃进垃圾“吐”出钱,丰富活动提升积极性

登入账户,只需往回收箱内投入塑料瓶、废弃纸质资料、纺织衣物等,关联账户便能立刻提现。在上海师范大学,投放于动线处的10台小松鼠智能回收机,吃进垃圾“吐”出钱,使得师生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医院里棉球、口罩往哪丢?吃垃圾竟会“吐”钱?沪上医院高校用“金点子”助推垃圾分类-LMLPHP

而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自9月11日开学以来,食堂湿垃圾产生量已减少约20%。

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量,上海交通大学后勤保障中心卢琦介绍,学校后勤保障中心联合网络信息中心推出“光盘换饮料”活动。用餐后,同学们只需当场拍下光盘照片并上传“交大V卡”,集满六次可兑换一瓶扶贫饮料。

医院里棉球、口罩往哪丢?吃垃圾竟会“吐”钱?沪上医院高校用“金点子”助推垃圾分类-LMLPHP

将垃圾分类“新时尚”变成“好习惯”,沪上高校在不断探索和尝试。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峥嵘表示,上师大充分结合师范专家特色,在生活园区管理中心在寝室区设垃圾分类体验馆,展示学生的科创作品和艺术作品。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垃圾分类我先行》、自主研发智能分类垃圾桶、设计《美术生的垃圾分类日常》主题海报……一系列宣传活动下,上师大徐汇校区2019年干垃圾日均收集量比2018年同期减少约10.5%。

医院里棉球、口罩往哪丢?吃垃圾竟会“吐”钱?沪上医院高校用“金点子”助推垃圾分类-LMLPHP

据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处长张旭介绍,为了推动高校开展垃圾分类,市教委开展了多项工作。

截至8月,本市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优秀率从46.77%,提升至89.2%,达标率从70%跃升至100%,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下一步,市教委将进一步加大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监督力度,聚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面提升高校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高校垃圾分类工作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校园分类实效和学生分类理念双提升。

09-29 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