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今天上午举行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中华民族伟大抗疫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上海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无论耄耋白发还是青春年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战疫者。他们是风雨中的逆行者,更是的普通生活中的平凡英雄。他们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点燃每一份感恩的心。
这两天,我们走访了抗疫期间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有些仍然在最前线奋战不息,有些虽已重回原有的生活轨迹,然而抗疫精神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
他是刘旭辉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结核科副主任医师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进入隔离病房
现在公卫中心隔离病房里
都是境外输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但一些人存在长途跋涉营养不良
陌生环境容易焦躁的情况
除了按规范治疗外
心理疏导和抚慰格外重要
“因为有些病人营养状况不太好,也要看一看他怎么管理饮食,或者是有一些人有基础疾病,怎么管理自己的血压血糖,必须要给病人以信心。”
每次进入隔离病房工作
都要一个月的时间
吃住都在医院
每天穿上隔离服进入隔离区域
至少三个小时
遇到危重病人需要时时监控生命指标
穿六个小时防护服
一直守着病人也是常事
刘旭辉说
现在无论是收治病人
还是治疗都有完善的预案和流程
第四次进隔离病房
所有工作已经驾轻就熟
遇到棘手病症
专家组都随时可以提供支持
“长久以来一直做这个专业的,我们也觉得进隔离病房本来就是我们自己专业该做的事,你的老师或者你同事都是这样的。”
整整四个月待在隔离病房
再加上之后的院内健康观察期
今年这一年
刘旭辉待在家中的时间屈指可数
与家人更多的是通过视频相见
每当看到有病人出院
刘旭辉们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还记得一对老夫妻
丈夫病情加重
需要转到重症监护室
向老太太说明情况时
老人只是拉着他的手说
“我相信你们”
这种信任
是支持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你做的一点一滴的事情病人也看在眼里对你的工作信任认可就在很细微的细节里体现出来让你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
他是夏斯伟
一名就职于普陀区疾控中心
消毒与病媒控制科的“消杀兵”
见到夏斯伟时
他刚刚参加完
“上海市病媒生物岗位练兵技能竞赛”
预防和控制蚊蝇、老鼠等
病媒生物引发的传染病
是他脱下白色“战袍”后的新任务之一
回想几个月前
夏斯伟已记不清
自己奋战过多少个不眠夜
消杀过多少个空间
流下的汗水又浸透过多少套防护服……
唯有除夕前夜接到任务
紧急上阵的那一刻记忆最深
“我也去过2003年的SARS,汶川地震,然后接下来的禽流感,真的没有想到会一下子疫情铺得这么快,到那边的话就穿上防护服了。”
从那一晚开始后的几个月
夏斯伟一次次穿上防护服
一次次背上30斤重的消杀设备
再一次次手握喷淋
将手臂与上空形成45度角
“从早上一直干到晚上,工地、小区、隔离点,最大面积的就是超市,第二天的话就感觉手肌肉这边就酸。”
“肌肉酸”是整个采访中
夏斯伟难得提到的和辛苦有关的词
这种每天在封闭空间里
独自与“看不见的对手”博弈的经历
在夏斯伟口中都被轻描淡写地带过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谈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新战场”
“指导中小学、幼儿园等场所,不光是消杀,是整个的一个防控工作,从进门开始,按照我们的行进路径进行测温,也要有一个栏杆,保证人员不聚集,包括应急物资准备。”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有待加强的防控工作
身为普陀区政协委员的夏斯伟
正在准备一份扎实的提案
“我们下去督导的时候发现消毒剂这块非常乱很多企业临时转型生产使用的主要成分、浓度不符合要求建议从源头控制生产企业申请批号的时候提供检测报告如果没有,肯定不能进行上市”
她是陆卫
虹桥街道长虹居民区书记
“我们走,小区里兜一圈
刘老师,侬今朝过来啦......”
一早到小区的第一件事
陆卫就带着“90后徒弟”
小区居委会主任郜佳雯开启了
“一张嘴,一双腿”的工作状态
“多看多听多问多走,看看小区的环境卫生好不好,听听居民有什么需求或者意见。”
绿化带、楼道、垃圾箱房……
角角落落是不是干净
消杀工作是不是到位
这些都是陆卫在小区里
走走看看时留心的地方
“常态化,不是能放松了。还是要绷紧这个弦,我们现在搞爱国卫生,就是整治小区的楼道、小区的外环境。”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
不少居民都有出游聚会
或走亲访友的安排
除了交待物业在小区大屏
滚动播放防疫提醒
张贴宣传告示等
陆卫在巡查时
遇到居民还要再反复叮嘱一下
路过中心花园
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居民在聊天健身
陆卫走到居民间,攀谈起来
陆卫:“师傅,马上过两节了,你出去有什么防护吗?”
居民:“出去到人聚集的地方戴口罩,回来要洗手”
居民:“还有距离,出去吃饭要用公筷……”
长虹小区目前共有1245户居民
其中老人占比近八成
小区里的活动室恢复开放
为老助餐、阅读点
兵乓房、多功能厅等功能后
也是陆卫每天牵挂的防疫重点
当天值守的居民志愿者也会按要求
对进来的居民先量量体温
就坐时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走出活动室
陆卫和郜佳雯又穿过一道小门
走进与紧邻小区的虹珠市场
由于这里菜价实惠、品种丰富
不仅长虹小区
周边四五个小区的居民
都经常光顾这里
“市场已消毒”的字样
贴在市场门口显眼处
小喇叭里也在循环播放着防疫提醒
陆卫特别走到水产区
看一下商贩的防护措施
此时恰好遇到
同样在巡查的市场管理负责人
又跟他强调了一下节日期间的防疫工作
目前市场进入常态化的管理
但相关的防控制度还是继续执行:
每天掌握商户的体温健康情况
佩戴口罩
对水产海鲜产品索证索票
掌握进货渠道……
从小区到活动室、菜场、门卫室
等再回到办公室时
一圈下来
陆卫和郜佳雯已经
连续走了1个多小时
也说了1个多小时
陆卫去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纪
但居民一再挽留
让她坚守在岗位、任劳任怨
疫情期间
为了给居民筑牢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陆卫干脆把铺盖搬进了办公室
24小时值守,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如今
在做好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
大量的社区事务都已全面启动
其中小区的美丽家园改造就是重中之重
一会儿
她还要将从业委会收集到的
18条意见到现场去核实后
再跟施工方对接后续改进方案
陆卫说社区的治理就和操持家务一样要考虑的都是些柴米油盐的琐碎小事但小事做好并不容易唯一的诀窍就是细心、耐心加真心
当天,陆卫的工作日程表中
与居民的又一次加装电梯协商会
安排在晚上7点开始
又是一个晚归日
也是跟陆卫一样的
申城社区干部的工作常态
他是王晓溪
顺丰速运上海区通州分部的快递小哥
负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及医护家属楼的快件收派工作
“今天有150多个快递,太多了,骑电瓶车没法带,一趟带不了太多,所以用小车推一点儿,还能推得多一点,走路过去……”
采访当天上午10点半
王晓溪刚送完一趟回来
150多个快件
他和同事各拉起一辆平板车
从东宝兴路118号的网点出发
经衡水路到吴淞路
步行大约15到20分钟
到武进路上的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有两个快递存放点
他要给每一个收件人打电话
确认存放位置
经常会有联系不到收件人的情况
那,就只能等
“到医院那边送快递,有时候你会碰到医生一大清早就进了手术室,你给他们打电话是一直不接的,可能你要等很长时间。”
从网点取件、到医院送件
王晓溪每天要往返10趟
早上7点以前到岗
晚上9点左右才能忙完
晓溪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
他说,今年2月1号开始的几周内
每天都有大批医疗采购物资涌入医院
当时自己要身穿防护服
每天派送四五百件货物
几乎相当于去年“双十一”的两倍多
王晓溪说
自己不过是做了本职工作
没想到意外收获了这份荣誉:
“说真的,对我来说
这份荣誉来得挺突然的吧
自己就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腼腆不善言辞的王晓溪说到这里
古铜色的脸颊变红了
现在,他不仅要在一线收派快递
还有机会学习公司业务管理
王晓溪的微信名叫“在路上”
他说
趁着年轻自己要多学习
永远“在路上”
快评:倾听平凡、致敬平凡
疫情就是一块试金石,它不仅是对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挑战。面对未知的病毒,无论是医护、快递员还是基层工作者、志愿者,谁不曾害怕?可是,面对疫情,面对危险。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那句:“我也害怕,但这是我的责任”。
真正的英雄不是天生勇敢,而是面对恐惧战而胜之,是面对困难挺身而出。正如网友所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哪里有什么英雄,不过是每个平凡的人都扛起了自己的责任。今天我们要点赞每一位一线的医护人员,也要感谢每一个疫情期间坚守岗位,配合大局的人。心手相连汇聚爱,守望相助递温暖。正是每个平凡个体都演绎着疫情之下的不平凡,萤火之光才能如炬。
经此一役,我们才更懂得不放弃、不退缩
经此一役,我们才更坚信中国能行,我也能行
来源:话匣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