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底线一定要兜住!挺身而出的凡人们守住了这座城市的大爱温度-LMLPHP

图为57 岁的徐明启(化名)走失 42 年后终于找回自己的亲人,工作人员正在与其表妹通话

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今天上午在世博中心红厅召开。一个个平凡人的动人故事,将大众的视线又拉回到了那个连空气都弥漫着焦灼感的2月。

“听了抗疫先进个人代表们的发言以后,我觉得这些最美逆行者身上真的背负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压力。”身处一线的上海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科长唐敏之是此次受表彰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之一。近距离聆听上海援鄂医疗队的故事,她至今回忆起来仍感叹“十分不易”。“那时正好是小年夜,大家对疫情还没那么了解,如何正确地防护也不清楚。” 唐敏之说,她真的非常钦佩这些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们,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筑就起了一道道防线。

民生底线一定要兜住!挺身而出的凡人们守住了这座城市的大爱温度-LMLPHP

与这些白衣天使一样,唐敏之与她的同事们也曾战斗在这座城市的一线窗口。她所在的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主要负责救助人员窗口受理服务工作。可以说,他们是受助人员们最直接、最密切的接触者。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身份信息不明、行动路径不确定的流浪乞讨人员无疑是高风险人群。再加上这些受助者大多体质虚弱、患精神障碍比例高,因此还被归于“易感人群”。

“我是党员,我先上!”危机时刻,唐敏之的一句话点燃了大家的奋战热情。据统计,唐敏之率领科室工作人员共受理接待了智障、精神异常、轨迹不清等特殊人员100余人次,“逆行”护送发热受助人员就诊10次,及时排除市救助管理站内的安全风险。

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期,她还以身作则、迎难而上,深入区站协调指导30余次,做好防疫防控,破解寻亲难题,帮助130余名特殊疑难人员找到了家。唐敏之告诉记者,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许多区救助管理站是第一次设立隔离观察点,防护经验不足。那时候,她常常是排队“接电话”。“每个区每天给我打一个电话,就是16个了。”至今回想起那段共同奋战的时光,唐敏之仍觉得十分温暖。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特殊时期,一个个并不引人注目的救助站里,一批又一批无家可归者被收留、被善待。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这些站点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这座城市的温煦底色越发浓厚。

09-29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