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回盲部暗藏巨瘤,仁济医院李晓波团队慧眼识别完整切除巨大癌前病变-LMLPHP

马先生50多岁,今年上半年因为大便变稀,外院检查发现结肠有多枚直径0.4-0.7厘米的息肉,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息肉切除时,内镜医师却意外地在回盲部又发现一个病灶,包绕整个回盲瓣。由于此病灶位置隐蔽,范围较大,表面形态长得和肠道正常粘膜非常相似,若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更难以判断性质。患者找到李晓波教授,希望对这个不起眼的病灶进行下一步的诊疗。

近日,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李晓波领衔团队,为这位回盲部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病灶的患者成功行内镜下切除,使得患者成功避免了手术肠切除肠段及回盲部。

为详细评估病情,李晓波教授领衔团队先后使用NBI放大内镜(窄带光显像技术加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等国际上最新最前沿的手段,对病灶进行精细的观察。综合放大内镜下表现,及染色后病灶的形态,李晓波准确判断其为结节混合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G)。进一步检查,这个病灶的形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除回盲瓣外,实际上病灶还有很大一部分延伸至回肠末端,累及小肠,若不是细致入微的检查,该病灶极易被漏诊,医生也容易对病灶的判断出现失误而延误治疗时机。

据李晓波介绍,这种同时累及大肠和小肠的病灶十分罕见,由于回盲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切除难度也十分巨大,对内镜操控能力和水平要求极高。在李晓波团队耐心、精细的内镜操作下,病灶最终被完整切除,切除病灶组织长度近10cm。

术后病理诊断该病灶为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提示这是一种癌前疾病,且具有癌变高风险。也就是说,马先生的这个病灶已经达到高风险的早期黏膜内肿瘤的程度,若不慎被漏诊,将迅速发展成中晚期肠癌。届时,马先生除了身心受损,要通过手术进行肠段切除以外,整个回盲瓣将无法保留。

回盲瓣是小肠和大肠的连接处,可以说是小肠进入大肠的一扇门。其形态结构像一个“小喇叭”,别看这个“小喇叭”平时不起眼,它可以阻止小肠里的内容物不那么快地进入大肠,延长食物残渣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并阻止大肠粪便倒流入小肠。若“小喇叭”被切除,将影响食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并有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患者因为李教授慧眼如炬的识别功力,以及精准的内镜下切除技术,成功拦截了肠癌的发生,并幸运地避免了手术下切除肠段及回盲部的不良结局。

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开创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李晓波凭借其丰富的消化内镜下操作经验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的技术,每年行各类内镜下精查及治疗超过四千例,其中癌前病变,早期癌症,粘膜下肿瘤等疾病每年诊疗超过300例,越来越多的患者因此受益。

09-30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