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勇攀肿瘤放疗领域世界“制高点”的征程上,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又迎来一个里程碑——今天(9月30日),这家医院累计治疗出院患者突破3000例,今年,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医院临床诊疗效率进一步提升,继续保持国际同类机构领先水平。
覆盖国内常见恶性肿瘤,重点病种进一步做精做强
据介绍,在该医院已治疗出院的3000例患者中,头颈部肿瘤1539例,包括鼻咽癌618例、颅内颅底肿瘤413例、腺样囊性癌175例、肉瘤和软骨肉瘤83例、其他250例(腮腺瘤、黑色素瘤、口咽癌、泪腺及泪囊瘤、眼部肿瘤等);胸部肿瘤518例,包括肺癌381例、食道癌32例、其他105例(胸腺瘤、气管腺样囊性癌等);腹盆腔和其他部位肿瘤943例,包括前列腺癌264例、肝脏肿瘤120例、胰腺癌130例、乳腺癌136例、宫颈癌44例、手术后复发直肠癌42例、其他207例(胆恶性肿瘤、骶尾部脊索瘤、肾癌、骨和软组织肿瘤等)。
采用单纯重离子或重离子联合质子治疗的患者有2836例,占比高达94.5%,充分运用和发挥了医院拥有重离子这一国际尖端放疗技术的优势。
重离子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内发病率靠前的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5个重点病种开展临床治疗,并对胰腺癌开展重点临床研究,重点病种患者数占总数的64%。
目前,到重离子医院接受质子重离子治疗的患者已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法国、韩国、缅甸、新加坡等。目前,长三角地区患者约占全部患者总数的60%,另有50余位外籍及港澳台地区患者慕名来院接受治疗。
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两手抓”,临床诊疗效率再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以来,重离子医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恢复,最大限度满足肿瘤患者就医需求。开业5年以来,重离子医院治疗量达到第一个1000例历时30个月,实现第二个1000例历时18.5个月,实现第三个1000例仅用了15.5个月。近期,医院的单日质子重离子治疗量保持在80人次左右,最高达85人次,患者入院前治疗准备时间缩短至10.4天,均创开业新纪录。
“与国际同类机构相比,无论是单日治疗患者数,还是开业后同期治疗患者总数,我们均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已积累了较丰富、成熟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同行和社会公众对医院质子重离子技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也将有更多肿瘤患者从这一尖端放疗技术中获益。”重离子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说。
粒子诊疗“中国方案”持续优化,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重离子医院追求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针对不同肿瘤病种质子重离子照射的分次剂量和最佳治疗模式,医院临床、物理和研发团队持续加强研究与创新,不断优化“本土化”诊疗方案。
以难治性复发鼻咽癌为例,医院临床团队潜心钻研重离子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相关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癌》(Cancer)发表,重离子治疗复发鼻咽癌的“中国方案”得到国际同行一致认可。根据该研究成果,采用重离子治疗的206例复发鼻咽癌(67%为局部晚期),患者两年总生存率达83.7%,再程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鼻咽黏膜坏死发生率仅为16%,均大幅优于常规光子放疗。
在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辅助治疗设施研发及应用方面,为进一步拓展适宜病种,重离子医院放射物理团队自主设计了眼球定位和追踪设备,临床团队借助该设备成功开展国内首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重离子治疗,在有效控制肿瘤的同时得以保留患者眼球。
此外,医院放射物理团队启动并完成了6毫米脊型过滤器项目创新改造,经过相关测试和验证,束流质量符合临床使用要求,9月29日,医院应用6毫米脊型过滤器开展了一例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治疗时间较前缩短45%,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率。
“在国庆节前夕,重离子医院累计治疗患者突破3000例,在医院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粒子诊疗中国方案已在国际舞台展示了话语权,‘上海重离子’医疗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重离子医院党委书记吴晓峰表示,医院已从粒子技术应用的学习者、追赶者,渐成重离子技术临床应用创新领域的领跑者,医院今后将进一步提质增效,更好地为肿瘤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