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首日,蓝天白云,温度适宜让大家纷纷走出家门,感受美好秋景。上海所有景区迎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超长8天长假和首个客流高峰。上海150家主要景区景点全天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同比增长110%。全市对外开放的90家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46场,共接待观众8.04万人次,同比增长98.8%。
从上海欢乐谷、东方明珠、上海野生动物园等景点的现场情况看,假期首日客流虽然大增、但现场秩序井然,未出现游客扎堆现象。 截至记者发稿,上海市文化旅游行业系统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也未收到涉及疫情防控的突发事件报告。
预约出行成常态,上海文旅市场有序迎客
今天10时30分,位于浦东临港新城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门口,游客正自觉践行“北欧风排队”,沿着“铁马”分割通道有序入园。出示健康码、测体温、间隔等候入园成为了市民、游客自觉遵守的准则。“园区严格按照不超过额定客流75%的要求,网上提前预约实名售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天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同比增长208%。
在上海大自然昆虫馆,游客入场前都会被提醒提前扫码做登记,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并登记上工作人员现场测量的体温,体温合格后方可入场。海洋水族馆前,入场游客都会被测量体温,入口处“排队等候时请保持1.5米间距”的提示十分醒目。
外滩、豫园和小陆家嘴等区域分别接待游客13.8万人次、3万人次和12.2万人次,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5万人次,同比增长43.6%;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5.79万人次,同比增长426%;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各景区点接待游客2.8万人次,同比增长655.9%;黄浦江游览接待游客6488人次。黄浦江滨江五区共接待游客44.07万人次,同比恢复65.5%。
主办方供图
“打卡”、“种草”文旅地标成时尚
越来越多的上海文化旅游品牌正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文旅地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打卡”、“种草”,带来了线上线下的大流量。
今晚19时,桂林公园被各路灯光打亮,处处喜气洋洋。“第一视觉”处,以明月、祥云、桂花和今年首次呈现的“唐韵中秋美眉兔”组成的主画面深受市民游客青睐,大家纷纷在此留下全家福。住在桂林公园附近的万先生是桂林公园唐韵中秋活动的粉丝,几乎年年都带全家参加。“今年桂林公园真的特别漂亮,一步一景,有一种沉浸感”。
“皓月当空、天籁相伴,和家人一起团圆,赏灯、游园、邀月实在太惬意了。”来自江苏的王敏来上海5年了,今年中秋她将父母邀请到了上海,报名了“唐韵中秋”四区联动一日游线路,在黄浦豫园喝早茶、在闵行韩湘水博园走各种桥、在青浦朱家角坐船,最后到徐汇桂林公园赏灯,一家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
针对8天的国庆长假,上海推出了141项活动。其中,“唐韵中秋”活动名列中宣部、文化部推荐的全国“我们的节日100例”。今年“唐韵中秋”游园会首次实现了徐汇、黄浦、闵行、青浦四区联动,将品牌升级到2.0版本,合力打造上海首个海派中秋IP。
“尽管疫情期间不能够出境旅游,但这也给了我好好看看‘家门口’的机会。”市民张梦超说,长假上海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在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朱家角,临河而坐阿婆茶楼,尝一颗青豆、品一杯香茗,赏一轮明月。在豫园走九曲桥、拍凝晖路、吃小笼包,悠哉游哉。毕竟旅游休闲已经融入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消费。
各大文旅企业还在假日期间为市民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云上活动。其中,全市主要文化场所举办线上活动101场;美术馆线上浏览量6.7万人次;全市各博物馆推出的“云展览”、“云活动”总浏览量1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