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提质升级底座,让休闲消费“嗨起来”-LMLPHP

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五一”期间,因疫情被抑制的消费需求迎来了爆发期,休闲消费尤为旺盛。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字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预约景区门票的人数相比清明假期增长268%。

休闲消费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有钱)、休闲时间不断增多(有闲),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从生存型、数量型开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以满足大众精神需求为主的文化旅游等休闲消费将不断增长,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8年初发布的居民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分别有88.7%和83.9%的城镇居民表示有旅游、文娱活动类消费需求。

近期上海发布《关于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其中,休闲消费将实施“信心、安心、称心、暖心、欢心”文旅市场振兴计划,推出高质量、高品质文旅产品,引导市民“看上海、逛景点、住酒店、看大戏、购特产”,并整合形成“乐游上海”文旅护照,促进文旅综合消费能级提升。这些举措既立足当下,可以有效回补和释放上海消费潜力,又着眼长远,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方向,进而助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需要关注的是,促进休闲消费,要有想休闲、能休闲的居民,要有多样化、高品质的文旅产品,更要有一个诚实守信、服务制胜、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这需要全社会动员,从居民、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形成合力。

休闲消费,“有钱有闲”固然重要,但休闲消费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要素。缺乏休闲能力,休闲活动只能是被动跟风和低层次的。我国居民休闲消费存在着重娱乐性消费、轻知识性消费,以及休闲服务消费趋同化的问题。一遇到“黄金周”,热门旅游景点就拥堵成“黄金粥”,这表明在休闲服务消费中,我国居民主要是以旅游度假为主的单一型休闲消费模式。如何将居民的闲暇时间更好地转化为有效休闲时间?如何解决“想玩”但“不会玩”的问题?加强居民休闲教育、提升居民休闲技能势在必行。

解决居民休闲消费单一问题,还需从供给端入手,使休闲消费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更好适应居民需求变化。出于美好生活需要,居民对休闲消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将日趋个性化、多样化。企业作为休闲消费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应着力于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文旅产品,更好适应居民需求变化。休闲消费是一个时尚与传统、精神与物质高度交融的领域,上海要充分释放文旅特色活动资源丰富这一优势,通过消费产业的融合,加强节庆、展会、赛事与购物消费联动,促进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健康消费、购物消费与餐饮消费等各类服务消费的联动。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R、VR等高科技的应用,从需求与供给两端共同促进休闲消费的发展。

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休闲产品,不只是商业性的,还有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休闲产品,包括上海以更高站位谋求升级的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等。政府加大休闲消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既能稳当下经济增长,又能为未来消费升级提供支撑,使上海市民充分享受美好生活的社会福利。休闲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往往是众多行业联动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要完善上海休闲消费的有关支撑系统,加强部门合作,强化产业互动融合,使休闲消费在上海扩容提质。当然,促进休闲消费,需要从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改善优化市场信用环境、完善商业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创新消费市场的制度供给等角度打造一个让居民放心的消费环境。

促进休闲消费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现,也是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大势的重要举措,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的上海,将一如既往地在全国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05-12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