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奖颁给丙肝病毒发现者,为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LMLPHP

在全球新冠病毒尚在大流行之际,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注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医学院传来消息,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哈维·J·阿尔特、迈克尔·霍顿以及查尔斯·M·赖斯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与血源性肝炎的斗争中做出的开创性发现,从而鉴定出一种新型病毒,即丙型肝炎病毒。

今年诺奖颁给丙肝病毒发现者,为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LMLPHP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病原体的相关发现从未缺席过诺奖。”在临床上与丙肝病毒等在内的各类病毒过招几十年,素有“病毒猎手”之称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昨天第一时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今年的诺奖做了解读。从三名科学家最初的发现到如今丙肝成为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不过30年时间——这对医学史上重要进展的“突破周期”来说算短的。

张文宏感慨道:“这再次说明,借助科技的力量,人类能够战胜病毒。之前我们跑赢了丙肝病毒,相信这次全球也能跑赢新冠病毒!”

01

人类历史上关于病原体的发现都获得了诺奖,这次也不例外

 医学人士都很清楚,要成功干预传染病,关键是要确定病原体。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所以颁给上述三位科学家,也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重大发现。在他们的工作开展之前,人们已发现甲型、乙型肝炎病毒,但令医生与科研人员愁眉不展的是,临床上仍有大量未知传染源的病例存在。

今年诺奖颁给丙肝病毒发现者,为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LMLPHP

“简单地说,就是临床上发现了不少非甲、非乙的肝炎,大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临床上还有大量的血源性肝炎病例仍无法解释。”张文宏解释说,正是基于三位科学家的工作,丙型肝炎病毒被发现,由此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并使血液检测和新药研发成为可能,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据诺奖评奖委员会介绍,在此次摘得诺奖的三人中,阿尔特最早通过研究表明有一种未知病毒会导致“非甲、非乙”的慢性肝炎。霍顿使用新的策略,分离出了这种名为“丙型肝炎病毒”的新病毒的基因组。赖斯则提供证据,证明丙型肝炎病毒即可引起慢性肝炎,无须其他病原体“助力”。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已成为可治愈的疾病,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丙肝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慢性病毒感染获治愈的疾病。而其他慢性病毒感染,还包括HIV(艾滋病病毒)、HPV(人乳头瘤病毒)等。”张文宏说,人类历史上关于病原体的发现都获得了诺奖,此前乙肝病毒的发现、艾滋病病毒的发现也获得了诺奖。

02

丙肝治疗在中国:治疗一个、治愈一个!

 仅在我国,一般人群慢性丙肝(HCV)感染者约560万,患病群体庞大。

“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很大,丙肝是目前病毒性肝炎中唯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的一种疾病。这意味着人类在攻克丙肝病毒这条道路上已见曙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如是介绍。

作为全国丙肝诊疗示范点,瑞金医院目前每年要收治400-500例丙肝患者,占上海市的近半数。那么,这一疾病的治愈率如何?面对记者的提问,谢青自豪地表示,“几乎可以说,筛查一个、诊断一个、治疗一个、治愈一个!”

今年诺奖颁给丙肝病毒发现者,为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LMLPHP

丙肝的进展往往伴随着“三部曲”,即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谢青说,临床上,丙肝患者往往两极分化严重,一类患者觉得自己得了病不要紧,另一类则异常恐惧,认为自己迟早会患上肝癌。“近年来,研究者对丙肝的认识越来越深,由此研发的泛基因型靶向药物安全性、疗效及可支付性都十分乐观。”她认为,要消除丙肝,科普很重要,困扰医生们的一个问题是,大众对它还缺乏足够的认知。

“由于大部分感染者没明显的症状,丙肝又称‘隐匿杀手’。”谢青提醒,有丙肝暴露因素的大众可在检查肝功能外,进一步检查丙肝抗体,若抗体阳性,要再进一步核查丙肝核酸。与新冠病毒一样,丙肝同样讲究“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谢青认为,抗击丙肝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如此才能达到世卫组织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消灭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新发慢性乙肝和丙肝减少90%,乙肝和丙肝死亡率降至65%,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疗覆盖80%的患者。

03

科学之路如火炬接力:推动“输血医学”大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新晋诺奖得主赖斯与上海缘分匪浅,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今年诺奖颁给丙肝病毒发现者,为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LMLPHP

“赖斯教授和我们已有几十年的合作,我们的不少学生都得到过他的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告诉记者,赖斯和上海的医学科学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多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沪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同为病毒学家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也曾两度到赖斯的实验室访问。在袁正宏看来,赖斯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他的风格就是专注、共享和合作,他一辈子研究黄病毒科(注: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都属此科),攻克了一个病毒后就转向另外一个病毒。”让袁正宏的印象中,就在几年前,赖斯就明确提出丙肝已被攻克,希望能转向尚未被攻克的乙肝病毒。

在同行眼中,开放和合作是赖斯最大的特点。科学之路如同火炬接力,后续研究、临床进展得以绵延。比如,正因为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输血医学”获得长足发展。大家都知道输血可以救人性命,大街小巷的无偿献血小车总能迎来大量无偿献血志愿者。殊不知,而今这般“输血安全”的保障,正来自包括此次斩获诺奖的三名科学家之内的一大批医学工作者的研究与发现。

“有一类疾病叫可经输血传播的疾病,比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如今,我们对无偿献血者统一都要开展这些疾病的筛查,把不合格的血筛掉。而在此之前,有人经输血后得了丙肝、乙肝,这种现象没办法解释,就是因为人们没有识别这类病毒。由此可见,这三名科学家的发现多么重要。他们的发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操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输血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输血专科分会前任主委夏荣介绍,对无偿献血者开展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病毒的筛查,不仅在我国,在全球都已常规开展。三位科学家几十年前的基础发现,对输血医学的大步发展、对确保人类的输血安全居功至伟。

其实,疾病从未远离人类,但正因为有一批批的科学家躬身求索,一点点丰富人们对医学的认识、对生命的认知,才使大家朝着更美好的生活迈进。

鉴于人类与新冠病毒的鏖战还在继续,张文宏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这次诺奖的颁出再度说明,感染学科领域与人类进化、人类历史紧密关联,这或许是一个小学科,但可能发挥影响至深的作用,也希望更多人关心这个学科的发展。”

10-05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