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假期收尾,即将上班很畏难?心理专家教你今晚学习“收心大法”-LMLPHP

虹桥火车站迎来返程客流

2020年最后一个长假就要结束啦,大家过得怎么样?是出去乘风破浪了,还是在家宅了8天?是心野了魂散了不想回来工作了,还是补了8天工作债?是悠闲地享受了一个风平浪静闲暇,还是此刻正处恍惚和懊恼中:长假结束了!?

我是谁?我在哪?我干了啥?我怕不是过了个假节?

如果此时的你,正在一片茫然中,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缺乏热情,对即将要早起上班难以适应,感觉间歇性失忆、突发性走神……你没有大脑退化,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精神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病”,我们叫它节后综合征。

学几招“收心大法”,科学调整身心状态。

拆穿“工作恐惧症”纸老虎,今晚开始列清单吧

我们对一件事的认知往往和事情本身的客观情况不同,这叫认知偏差,继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对工作的恐惧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要做的工作本来就是那么多,并不会因为假期,工作量就变多了,只要提前做好计划,按部就班执行,不存在永远无法完成的事。反而,因为没提前做计划、或因为假期啥也没做感到焦虑,让我们对即将要做的工作产生了认知偏差,放大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继而出现了畏难情绪,行为上出现了拖延症、忙忙碌碌却没有重点的情况。

建议你列一个“to do list”,把要做的工作按照轻重缓急拆分、排序,一件一件完成,完成一件夸奖自己一句“我真棒!”

长假回血时刻结束啦,还等什么,现在就开始写吧!

身心状态要跟上,今晚开始“倒时差”

节后综合征最常见的躯体表现就是昼夜节律紊乱和肚子上多出的“游泳圈”。假期里,可以晚上刷剧,游戏到鸡叫,然后睡到自然醒,睁开眼就可以直接下午茶了。如果这个紊乱的生活节律持续了整个假期,那效果和你去美国旅游了一趟没啥区别——上班前都要“倒时差”。

当然,假日睡到自然醒无可厚非,但为了不让工作后出现不必要的身体不适,建议在工作前1-2天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睡眠和觉醒时间。如果无法自觉做到早睡,就强制自己早醒;如果白天有一点犯困,可以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

今晚是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夜晚,所以列完小清单,就着手第二件事吧——调整生物钟。

今晚不如早点洗漱,听听舒缓的音乐或看一本一直没时间翻开的书,以此迎接睡眠自然到来。生物钟没想象得那么顽固,今晚就开始调整起来吧。

至于肚子上的“游泳圈”,只能说,吃下去的美食都是要还的,唯一的建议是,管住嘴迈开腿,接下来好好工作吧,兴许能减肥。

这些“收心大法”你学会了吗?如果还意犹犹未尽,拿出手机里拍的假期美照看看,告诉自己:好好工作吧,不为别的,只为下一次度过一个更开心的假期!

10-08 19:12